作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在大连理工大学求学的日子里,温斌一直都惦记着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们一直在鼓励我努力工作”。温斌表示,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自己踏踏实实工作,努力多出成果。
大山的敦厚与坚毅
在山西岚县普明镇大贤村一个木匠家庭长大的温斌,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虽不富裕但很温馨的家庭造就了他敦厚的性格,同时,在他的骨子里蕴藏着和家乡大山一样坚毅的性格。
在镇上读初中时,他借宿在一户姓牛的同学家中,一家人对他很好,他们对待温斌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温斌也经常帮他们给牲口剁草、照看果园等。每到周六下午,他都是和同村的同学结伴步行走8里路回到自己的家中,到周日下午再结伴步行返回到镇上去上学。在温斌看来,这些都是他人生出发点处加上的越燃越旺、永不耗尽的燃料。
高中时,温斌很喜欢数理化,他的梦想是考上大连理工大学,非常幸运,他如愿以偿考入了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从农村走出的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促使他更加珍惜大学时光,不仅利用课堂的学习机会,还经常利用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所以自习室和图书馆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在大学四年里,英文版本的《今日中国》(China Today),《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他每期都看。
从大二开始,他还加入了大连理工大学长跑俱乐部,连续两次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第九届和第十届国际马拉松比赛,而且都是一直坚持跑到终点,42.195公里的路程对于一个业余运动员来说,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多的是意志的考验。
在大三的时候,他加入了张兴国教授的课题组,作为研究助手参加电磁铸造实验,使他在大学时期就接触到了该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开阔了视野,在他心中埋下了继续攻读研究生的种子。在大学时,他的学习成绩有多半是优秀,这是与他的刻苦努力和不断开阔的视野分不开的。
选题能力需要环境培育
1998年,温斌考上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投在名师李廷举教授的门下。
温斌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学习机会来提高自己,在指导老师李廷举教授和姚山教授精心指导下,从实验技巧到计算机编程,逐步地实现了从单纯学习书本知识到理论联系科研实践的转变。
在研究生期间,他学会了如何建立物理模型、如何抽象出数学模型、如何应用计算机求解,学会了如何解决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并且获得了优秀硕士研究生奖。这一切的进步,与温斌的刻苦钻研分不开,更与课题组营造的宽松的科研环境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