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是主要的战略资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非常脆弱,林木产品供不应求,木材安全问题日趋突出。为有效缓解国内木材供求矛盾,减轻对国际木材资源消耗的压力,保护天然林资源,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2002年8月,国家启动实施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速丰林工程启动以来,各地积极实施政策推动和规划引导,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营造速丰林的积极性,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造林规模大质量高。据对工程省(区)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速丰林基地建设10963万亩。初步形成了以粤桂琼闽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原料用材林产业带,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的中东部工业原料用材林产业带,以东北、内蒙古地区为代表的工业原料用材林产业带。2009年全国营造林实绩核查结果显示,速丰林工程2008年度人工造林(更新)核实率96.5%,合格率99.0%;2005年度人工造林(更新)保存率99.3%,工程的合格率和保存率位于当年核查重点工程的前列。
二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成效显著。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投资造林的积极性。2005年以来,全国社会造林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增长,对全国营造林规模增长的贡献超过60%。在商品林造林面积中,个体造林高达71.9%。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本,并吸纳大量农民就业务林,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专家测算,人造板加工业每生产1万立方米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分别可实现133人、61人和66人就业。以广西为例,按全区2009年人造板生产量计算,全区可直接实现就业近10万人。按年均营造速丰林200万亩、生产木材1850万立方米计算,全区可提供近9000万个劳动日,实现近30万农民就业,产生近30亿元的劳动收入,实现6.48亿元运输费用。
三是科学经营水平较高。通过选育新品种,运用无性系造林、伐根嫁接等技术,实行集约经营和定向化培育,缩短了林木培育周期,提高了营造林质量,初步实现了科学经营。南方一些省区通过培育速生优质良种,积极调整林分结构,实施科学的经营措施,其营造的速丰林每亩年生长量平均可达1.5立方米以上。
四是促进了林业产业大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速丰林,建立了一大批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促进了以木材利用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如湖北省目前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3200多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7家,人造板年产量达150多万立方米。在集体林改深入开展地区,通过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将明晰产权与规模经营一并推进,确保农民不失地、不失利。
五是改善生态环境效益明显。速丰林的快速发展,不但有效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黄河故道沙区、黄河与淮河两岸滩区营造杨树速丰林基地后,固沙保水、减少风沙危害,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如山东省荷泽市通过发展速丰林,使昔日的沙荒地变成了良田,全市的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17亿公斤增加到2009年的55亿公斤,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粮仓,“平原有森林、林中有粮仓”成为菏泽林业的真实写照。
总结各地推动速丰林基地建设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政府扶持,优化营造速丰林发展环境。为加快速丰林发展,国家和工程省(区)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速丰林发展政策,国家林业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大径材培育项目试点和速生、优质种苗繁育;为进一步放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采伐限制,国家林业局先后发布了《关于调整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政策的通知》、《关于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的意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对速丰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给予融资贷款支持;中央财政也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的工业原料林建设、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的贴息力度;为减轻林业生产经营者的负担,2009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印发了《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将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由林木产品销售收入的20%降至10%以下。各工程省(区)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的基地上,也先后出台了本省(区)扶持速丰林发展政策。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速丰林基地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科学管理,扎实推进速丰林工程建设。速丰林工程启动后,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国家林业局领导高度重视,在工程规划、宏观指导、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广西、山东、福建、江西、河南等重点工程省(区)相应成立了速丰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工程管理办公室,林业厅(局)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厅办公室、计财处、造林处、科技处等处室主要领导组成,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强化了工程的组织领导。河北、浙江、安徽、辽宁、湖南等多数省区编制了本省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相关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速丰林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创新机制,增强速丰林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积极性,鼓励适应市场经济的工程发展模式,是促进速丰林工程发展的重要基础。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龙头企业、股份制公司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元化造林已经成为速丰林建设的主体,造林面积已经占到80%以上。福建、湖南、江苏、山东等地通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和发展用地匮乏问题,而且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投入与产出、栽植与管护、管理与经营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社会得绿、政府得税、农民得益、企业得利,使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四是依靠科技,提高速丰林经营水平。通过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应用先进的林业科技成果,提高了速丰林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集约经营水平,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近年来,针对速丰林一线生产需要,各省(区)地方林业部门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多种速生树种的良种繁育基地,有效地提高了林木的遗传增益,缩短了速丰林经营周期。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速丰林是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工程的实施,对提高我国木材供给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速丰林建设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保障木材安全为目标,通过加强森林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着力增加人工林后备资源储备,不断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用材需求,维护国家木材安全。
当前,我国速丰林工程建设将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现工程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工程规划目标实现。目前速丰林建设任务已完成10963万亩,占规划2亿亩任务的54.8%,后续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应在统筹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速丰林规划的实施。国家应出台惠林政策,对速丰林培育给予必要的扶持,实行造林补助机制,加强示范引导,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速丰林基地投入政策体系。要通过简化林业贷款手续,扩大林业贷款渠道,延长贷款期限,改革采伐限额管理,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等措施,释放企业和林农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活力,充分挖掘培育速丰林的潜力;确保到2015年,完成2亿亩基地建设任务。
二是加强大径级用材林培育,逐步调整木材供应结构。目前,国内木材供应的特点是小径材多,大径材少;针叶材多,阔叶材少;低质材多,优质材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对优质大径材的需求仍需依赖国际市场调剂。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培育基地,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大径级用材林建设,有效降低对外依存度。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林木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定向集约栽培、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转化,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品种优良、技术先进、经营水平较高、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速丰林工程基地。
四是强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有效载体,及时向社会各界宣传有关速丰林建设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省、地、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开展速丰林营造技术下乡活动,引导林农组建或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社,开展林地规模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强化与速丰林有关的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发布等工作,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为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