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模板QQ:938519908  |  二维码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小卫浴企业不“活” 实体经济难“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1  浏览次数:378
核心提示:近些年,一到岁末年初,用工荒、招工难问题就频袭沿海的企业,但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仅仅是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中遭遇的众多问题之一。去年
近些年,一到岁末年初,"用工荒"、"招工难"问题就频袭沿海的企业,但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仅仅是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中遭遇的众多问题之一。去年2月至5月,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中小卫浴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其中反映出的情况是,不仅"融资难"、人才短缺和税费负担重等传统难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原材料、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加快转型升级的严峻形势,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在上述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中,又以"融资难"最为突出。去年以来,温州老板接连"跑路"事件的发生,让民间借贷、地下金融渐次浮出水面,中央高层的重视以及后续金融扶持政策的频出,也在不断叩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在哪?何时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在全国工商联的调研中,其中还得出一个重要的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如何。与此同时,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什么要坚持走发展实体经济的道路?如何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如何让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巩固和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引擎?就这些相关问题,本报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中小企业面临三大生存困境

记者:去年初,全国工商联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最近又开始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据了解,民建中央也做了相关的调研,请您谈谈去年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怎样?经营状况如何?

辜胜阻:最近几年,我们对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多户实体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2011年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最为纠结的一年,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首先,中小企业已经步入全方位的"高成本的时代"。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中小企业尤其小微企业不堪重负,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民营企业家认为税收负担"很重"或"较重"。

第二,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困难"。具体表现:一是"融资难",大量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在货币政策从紧、银根收缩的当前,小微企业更是成为信贷融资中"被挤出"的首要对象。据有关调查,不到10%的中小企业能从正规金融体系得到贷款,约5%的小微企业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二是"融资贵",民间借贷利率趋高,高达法定利率10倍左右,企业资金成本压力不堪重负。三是"融资险",民间借贷机制缺乏制度保障,借贷双方均面临高风险。由于企业很难长期支付高利贷本息,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而民间借贷方也存在权益受损风险。四是"融资乱",获利颇丰的高利息信贷业务吸引了个人资金、上市公司资金、海外游资甚至部分银行贷款等各路资金参与,资金配置格局失序和失范。

第三,中小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用工荒"。近年来,不仅东部沿海遭遇"用工荒",中西部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不仅技工"荒",普工也大范围短缺,"用工荒"趋于常态化和普遍化,形势十分严峻。大量中小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贵"、"留工难",不仅招不到人,而且留不住人,人工成本大大攀升。有调查显示,当前中小企业劳动平均成本上升20%-30%,国家机械工业信息中心的全国重点监测中小企业中,2011年6月份缺工企业比率达到52.3%。大进大出的高流失率使企业极不稳定,大量企业出现了因缺工导致不敢接订单的现象。

记者:刚刚您提到的三大生存困境,其反映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辜胜阻:造成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市场扭曲,最突出的有三方面。

一是产业上游与下游的"两极分化"。处于上游的"银根、地根、能源流、物流(路桥)"高度垄断,土地、资金、能源等关键性生产资料供应缺乏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处于产业下游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弱,发展能力遭遇瓶颈,利润微薄。

二是实业与金融的"两极分化"。我们的实体企业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承受着持续攀升的成本压力,利润"比刀片还薄"。而靠息差"以钱生钱"的银行在资本逐利本性驱使下,逐步偏离为实业服务的本位。有资料显示,2007-2010年间,中国企业500强中最大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总额均只占6%左右,但利润总和却占27%左右。

三是供应链上的大企业强势和小微企业弱势形成的"两极分化"。大企业"倚强凌弱",故意拖欠企业的资金,小企业难以为继,往往成为"三角债"中最容易受伤的群体。"融资难"的实质是产业"空心化"

记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是热点话题。去年来,温州中小企业主因高利率民间借贷"跑路"甚至跳楼的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社会上对"跑路"产生的危机也表示担忧,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辜胜阻:温州是全国实体经济问题的风向标,温州问题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产业"空心化"。大量温州企业在经历炒房、炒煤到全民放贷之后最终陷入因民间资金链断裂所导致的民企债务危机,许多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出走。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其中温州以84起居首。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199526299有事请留言199526299有事请留言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