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下滑、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原材料涨价一一袭来,真是祸不单行。从而居民购房、装修需求不旺,给木门销售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种种 “利空消息”并未使木门行业遭受致命打击,一大批木门厂家反而趁机抓紧抢夺店面资源,打响了渠道争夺战和保卫战,全国各地的木门厂家竞相建专卖店。
在各种危机的冲击和碰撞过程中,木门行业“洗牌”也日趋加剧,一些规模企业加快扩张,一些区域品牌正在向全国市场辐射。目前建材行业中木门品牌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品牌才是硬道理
纵观全国市场,目前木门行业已形成了大京津地区、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北三省以及西北西南地区五大核心区域,诸候割据、各霸一方的格局显露无遗。从区域走向全国,是木企业绕不过的一道槛,也是木门企业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这就要求木门企业在拓展渠道和销量的同时,要重视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
木门企业实现平稳发展需紧抓品牌与渠道
有的木门老板认为“做销量是挣钱,做品牌是花钱”,于是乎整天忙于市场渠道、终端推广,却疏于品牌建设。殊不知,做品牌并不是只花钱,当品牌建设累积到一定阶段,就会有“溢出效应”,从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市场销路和现金流。
TATA、卡尔凯旋围绕奥运场馆做文章,借力奥运形成品牌的“比附效应”,是木门行业品牌建设的一个有力尝试。 TATA在北京十里河的“生活艺术吧”一度成为行业佳话。高调进入木门行业的圣象,用一个“标准木门”概念做起了品牌塑造文章。此外,润成创展、梦天、博亮、孟氏、万家园、美心、华鹤也都将品牌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围绕木门30强、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争夺,更是进入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