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节能家电价格要比普通家电高出许多,但随着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与否已然日渐成为消费者选购家电的重要标准。然而不断爆出的能效虚标事件却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选购节能家电的积极性。春节刚过,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众多品牌存在能效虚标问题,而且多个知名品牌赫然在列,更让消费者对节能家电消费无所适从。
上海质监局:
节能家电存在能效虚标
今年春节前,上海质监局对在上海生产和销售的家用洗衣机共抽查了17个批次,经检验,有5批次不合格,包括松下、小鸭、LG、威力和康佳等品牌。其中松下、康佳和威力均在能效等级方面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被判定质量问题严重。
而在冰箱和电视的抽查中,威力、同方和长虹等企业的产品也在能效等级方面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其中,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3D32A4000iV规格的产品、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LE-39TX3900产品均因能效等级不合格被判定质量问题严重。
针对多家知名企业产品被查出存在能效虚标的问题,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正在实施的节能补贴政策相关。专家认为,能效虚标行为的违法成本低廉,有的企业通过能效虚标,将消费者节能意愿转化为销售利益。
企业辩解:
能效问题与骗补无关
虽然质检部门的抽查结果显示企业存在能效虚标问题,业内也指责存在骗补,但是抽查结果一公布,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承认存在问题,而是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撇清自己,称所检产品并非节能补贴中标产品。
松下(中国)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称公司正在调查原因,但强调抽查有问题的产品并不是节能补贴产品。康佳相关负责人也强调抽查有问题的产品不是节能补贴产品,并表示经复查,该公司已获得“复查合格”的认定。冰箱和洗衣机均有产品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威力也回应抽查的产品不属节能补贴产品型号,“是即将要淘汰的老款机”。长虹方面表示,在年前进行的国家抽查检测中,其被抽检的13款产品100%满足节能惠民备案指标,暗指上海抽查的产品不在节能补贴产品范围之内。LG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上海质监局的抽检报告于1月10日转至江苏省质监局,抽样检测于2月7日完成,该公司于2月18日取得最终检测报告,在已取得的最终检测报告中,LG洗衣机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专家观点:
企业自检备案制度有漏洞
尽管没有企业承认能效虚标,更没有企业承认骗补。但是,目前实行的能效等级企业自我声明的制度,却为一些不法的企业虚标能效提供了便利。《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生产厂家自行递送样本参加检测,对检测者是不是第三方机构也并没有做硬性规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实验室进行检测。正因为如此,能效虚标已成家电行业的潜规则。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建国认为,家用电器出现能耗虚标现象,这其中除了个别负责检测能效的实验室欺上瞒下外,也因为有些检测单位或实验室硬件设备不达标。有的企业可能利用检测误差在能效等级的临界值上做文章,例如将2级能效标为1级能效,不过能效虚标的问题在中小家电企业和中低端家电中较为多见,一些小企业根本就不知道能效标识是怎么回事,乱标、瞎标的行为也是存在的。
以洗衣机为例,洗衣机行业内的洗净比、能效等级虚标现象比较普遍。因为洗衣机的洗净比、耗电量、耗水量三个指标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更重要的是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处罚力度不足。被查出虚标后,往往只是公布一下,并没有重金处罚。去年开始实施的节能产品惠民政策,补贴执行很严格,虚标不一定都是为了骗补,主要是为了卖得好、赚更多钱,因为要真正提高性能,需要投入更好的材料和更高的成本。
不过随着企业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能效虚标问题已有所改观,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去年的检测数据中,产品合格率已较2009年有很大改观,整体来看,低价产品出现能效虚标的概率更大。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指出,不能通过几次抽检就轻易判断企业虚标能效等级是为了骗补。抽查中发现能效虚标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观上故意虚报的应严肃处理,当然也有检测中出现误差的情况。
历史回顾:
能效虚标让企业深陷骗补疑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效虚标在业内一直存在,尤其是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以来,能效虚标甚至发展为行业潜规则,饱受诟病。而一些企业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之后,为了达到补贴要求,一再更改能效备案信息,也让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时无所适从。
以彩电为例,只有能效指数达到1.7以上才能享受节能补贴,但是很多企业的产品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之前的备案指数只有1.4,达不到补贴的要求,于是,在政策实施以后,不少企业纷纷将之更改为1.7,导致被指责为骗补。
前不久,记者在中国能效标识网上看到,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实施以后,海尔生产的多款平板电视突击变更产品能效备案信息。而创维入选节能补贴的110个型号的平板电视中,有38个型号产品被突击更改了能效备案信息。
对于外界怀疑的企业更改能效备案信息的问题,企业也有自己的理由。创维集团彩电事业本部总裁刘棠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确实更改过能效指数,但他认为这是因为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以前,彩电企业为省麻烦,普遍将实测能效指数高于1.4的产品全部标为“≥1.4”,“因为在没有补贴之前,达到1.4即为 1级能效,指数再高也没有意义。”刘棠枝指出,节能补贴政策的出台打破了这一平衡,仅“≥1.4”不能享受补贴,“这样企业又将实测出来的数据重新申请更改上去,希望符合要求的产品能获得补贴,也就有了能效指数更改”。刘棠枝表示:“据此得到骗补的指责,结论下得早了点。”
海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海尔之所以对同一型号产品做了三次更改,原因是该产品报备1.5的能效等级是节能补贴发布之前的备案,业内普遍存在,是允许的。海尔通过产品技术优化达到1.7能效标准后,又重新报备,但没有批量上市。
通过创维和海尔的解释可以发现,一种解释是“将实测的数据还原”,另一种解释则是“技术优化,产品能效得到升级”。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目前我国能效指数主要以“自我声明”方式的情况下,缺乏监管必然会伤害行业公信力,同时也伤害了企业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