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模板QQ:938519908  |  二维码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格力“骗补”与董明珠“揭秘骗补”的黑色幽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5  浏览次数:279
核心提示:日前,审计署发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公告,消息公开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格力、TCL、格兰仕、
 日前,审计署发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公告,消息公开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格力、TCL、格兰仕、美的、长虹、长岭冰箱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9061.84万元,广东17家企业上榜,一些品牌显得格外刺眼。

先来看看“骗补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格力电器,审计署报告显示,“项目单位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7.76万元”,其次,陕西长岭冰箱骗补2093万元,TCL违规获得补贴1830.88万、格兰仕1779.4万、美的118.3万。

截至目前,只有格兰仕出来做了一些解释,没有任何一家家电企业道歉,包括格力电器。为什么单挑出格力来讲?除了被曝出的骗补金额最高之外,还与其掌门人有关——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曾经在多个场合“揭秘空调厂商骗补行为”,针对不法商家的伎俩和招数慷慨陈词。

自立为企业标杆的格力,到头来自己也不干净。现在看来,董明珠的话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外表与内心的“分裂”有点荒诞、有点疯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明知故犯还是管理不善?

如果说其他企业的“骗补”是管理不善的话,格力的落马却有太多的不应该。格力是全行业第一家把库存风险转移给经销商、要求经销商先交钱后提货,也是第一家业内实行循环返利政策的。格力对经销商的管理不可谓不严苛,业内人士表示,“格力采用条形码控制销售,每天卖出多少台空调在当天下午下班前就已经把报表报给了董明珠,所以销售了多少台空调格力一清二楚”。

难道格力是有意骗补?这是又一个可怕的假设,相对于庞大的利润和纳税额,格力不值得为区区几千万铤而走险。更有可能的是,格力的经销商管理体系存在巨大漏洞。由于董明珠将经营和销售的压力几乎全部推给经销商,经销商中途退出的代价极高,因为可能会拿不到去年的返利款。巨大的业绩压力迫使经销商在节能空调销售量上作假,同时,返利和骗补的利益诱惑动摇了他们诚信的天平。

格力与董明珠的“黑色幽默”还体现在质量与服务体系上。笔者曾针对董明珠提出“零服务”的目标写过评论,一方面,董明珠强调以“自虐”的态度迎接挑战,从零部件、产品设计、产品成型、售后等多个环节追求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却是美国消费者起诉格力产品存在质量隐患,国内消费者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投诉。

是合作伙伴作梗?是竞争对手攻击?还是消费者真的有意见需要表达?董明珠曾透露,空调业内,恶意诋毁、诬陷、渲染,已经成为一些厂商打击竞争对手的惯用伎俩。但是,如果格力慑于董明珠的威严,报喜不报忧,甚至将批评当作诋毁、把投诉视作攻击,将消费者置于对立面的话,又陷入一种极端盲目的自信。

格力需要警惕那些“沉没”的投诉,也要勇敢面对“骗补”的事实。审计署的报告可以给格力、给董明珠泼一盆凉水,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需要从承认错误开始。

业内人士曾评价,真正对格力电器形成潜在而深远影响的,是这个企业挥之不去的“规模情结”。自公司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后,董明珠誓言格力电器今后五年要年均增长200亿元,五年再造一个格力。也许这是格力娇嫩和脆弱的“自尊心”?

“规模情结”不应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讳谈错误的“自尊”不过是自欺欺人。在光鲜的销售数据和不断膨胀的企业规模面前,诚信显得更加可贵。

与千亿级的销售规模相比,审计署曝出的问题或许只是“清水中的一滴浑汤”,但在走向世界级企业的征途上,这是抹不去的不良记录。格力需要针对此次骗补事件究查责任、堵住漏洞、框定规则,给社会和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199526299有事请留言199526299有事请留言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