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轰轰烈烈的卖场扩张之势势同水火的,是现下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郑州某家具卖场销售人员则坦承,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家具市场行情不太好。“之前销售好的时候,一个店一个月至少也会卖三四十万的产品,但这个月8个店加一起才20万~30万元。”作为家居产业链上的一环,陶瓷卫浴销售也同样受到影响,在本月16日结束的广东省建材行业协会年会上,会长吴一岳表示,每年二季度的建材工业增长一般都会进入上行通道,但建材工业在四月份的增长甚至在加速下滑。
尽管整个家居建材行业在今年已经步入“冬眠期”,然而遵循一条“收租型”发展路径的家居卖场为了保持卖场的收益,仍不断开店,继续“收租”,而原有卖场的租金仍每年在涨。
这根导火索直接引发的就是卖场高空置率、甚至商户的集体叛逃。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广州红星美凯龙鲜有人声,一层至少有一半左右的铺位虽然亮着灯,却不见服务人员。在二楼、三楼等后排地段不太好的位置,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地方是撤场离店的空铺位。2012年新年伊始,家居业传出了位于北京立水桥南的东方家园家居广场三层都处于空置状态,通往三楼的惟一一部电梯已经停运,从电梯入口处朝上望,过去灯火通明的三层变成黑漆漆一片。
而被大部分人看好的二三线城市,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日照为数不多的家居卖场中,有一部分商户已经退出卖场。类似日照这样的三线小城市,大的家居卖场的商铺空置率已接近20%。这已经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临界点,如果超过了20%,卖场就有关门的可能了。“撤场潮”现象的出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利润的“入不敷出”,应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在其他一些城市,不少不知名的卖场关门歇业,“卖场过剩”的呼声不绝于耳。
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经销商们被高昂的租金、各种费用以及市场冷淡销售不利等多重因素下打压地困难重重。是经销商们不努力吗?是经销商们没有开拓更多的渠道吗?金意陶副总经理张念超在其微博中的一句话也许道出了问题的本质:“这次变化的本质不是销售,而是品牌战略和流通商经营模式的变化,没有新的品牌战略和流通模式,寄希望在营销上的突破挽救品牌份额和代理商的命运,真是苦了营销人员和代理商。”
家居卖场的困境与经销商们的窘迫,折射了家居业当前的苦难。“穷则思变”、“变则通”,改变模式、改变观念已经不可避免的开始发生,是迎合还是绕道抑或回避?也在于企业、流通商们有没有改变的决心,有没有面对改变阵痛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