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模板QQ:938519908  |  二维码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2014我国陶瓷行业新动向 健康产品受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7  浏览次数:237
核心提示:今年4月1日起,《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是国家首次针对建陶行业制定准入标准,从产能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划定行业门槛
 今年4月1日起,《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是国家首次针对建陶行业制定准入标准,从产能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划定行业门槛。准入标准是国家对建陶行业设立的指向标,预示着行业由开放型转向准入型,产业由粗放式转向集约式,迎来由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陶瓷砖生产企业中,绝大多数均为中、小型企业,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的陶瓷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显示,放射性、重金属等限量检出的安全指标时有超量,吸水率、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等关键性能指标不达标问题突出,行业产品质量亟待整体提升。

陶瓷行业2014发展动向

设立行业指向标

即将实施的《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首先对产能扩张释放出严控信号。根据行业建设布局规定,东南沿海地区控制产能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严禁在非工业规划建设区和城市建成区等区域内新建和扩建项目;已运营的项目,未达准入标准的,应在2016年年底前整改达到;整改仍未达到的,应依法迁出或关停。

上述标准对直接影响品牌声誉的产品质量下了“死命令”:严禁生产、使用有毒有害色釉料和原料,杜绝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超标;严禁生产排污管内面没有施釉的卫生洁具产品;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

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石陶室主任贾培元认为,目前陶瓷砖行业产品质量及用户市场参差不齐。近年来,企业生产环节的抽查合格率较高,如2013年国内地区抽查,合格率在90%以上。但建陶产品一到销售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原因在于产销环节存在一定脱节,产品主体厂家和零配件供应商的质量协调性问题有待解决。

广东省陶瓷协会会长陈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准入标准是国家对建陶行业设立的指向标,预示着行业由开放型转向准入型,产业由粗放式转向集约式。企业只有切实理解国家产业政策精神,转变生产方式,才能在发展中有效规避政策风险。

高速发展存质量隐忧

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我国建筑陶瓷产量就位居世界第一。2000年至2005年,我国陶瓷砖产量平均年增长量保持在11%以上。以2008年为例,我国陶瓷砖产量达到57亿立方米,约占世界产量的60%,特别是辽宁、江西、湖北、陕西、湖南、山西等新兴陶瓷砖产区产量增长都超过了50%。

从数据看,陶瓷砖行业保持高速发展,但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及质量水平仍够不上高端。

目前,我国陶瓷砖生产企业有2000余家,其中大型企业30余家,约占2%;中型企业200余家,约占10%;小型企业1700余家,约占88%。主要集中在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和四川夹江等地区。

除小企业遍布外,行业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广东佛山、江浙部分地区的陶瓷砖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产品质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然而,福建、山东、四川等主产区以及江西、河南、河北等新兴产区的小型企业众多,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质量差异较大。

“国内还是比较缺乏品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分会秘书长黄心红表示,目前不少国内出口陶瓷砖都不打自己的品牌,企业品牌培育及建设意识亟待加强。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199526299有事请留言199526299有事请留言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