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自称进口品牌的家具,其实都是小厂生产的,只不过穿了身“西装”。家具市场火爆异常、“涨”声一片,然而在繁荣表象的背后,却滋生出诸多乱象意。
“昆明白水塘周边的家具厂,8成以上的家具加工厂都是无证生产,部分厂房陈旧,设备简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加工厂里甚至连个灭火器都没有,生产出来的各种家具,贴上一些大品牌的标签送到昆明各大卖场销售,有的甚至还打着香港的牌子。大日前,昆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塘社区一家具厂老板廖先生说。
“明明是国产货,却给自己起了个洋名字冒充"舶来品",这叫消费者怎么能够买得安心?”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自称进口品牌的家具,其实都是小厂生产的,只不过穿了身“西装”,在家具行业,挂“洋”头卖国产货的现象十分普遍。
家具市场火爆异常、“涨”声一片,然而在繁荣表象的背后,却滋生出诸多乱象意。
那么如何破解繁荣表象背后的行业乱象?
【乱象丛生存安全隐忧】
大多家具厂加工难觅灭火器踪影
据了解,随着昆明城市建设进程加快,许多木材加工厂便选择了交通便利的白水塘社区作为最佳生产地址落户。
白水塘社区位于经开区,距离昆明市中心有10多公里,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家具厂上千家,这些家具厂的厂房均为简易红砖石棉瓦建盖的。
记者以订货为名走进一家门没有任何招牌、1000多平方米里有1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着的家具厂。
在厂房里,记者没有看到有营业执照、木材加工许可证、环保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而且偌大的1000多平方米厂房竟然没有安置任何一个灭火装置。
“转租过来有3年多了,从来没有发生火灾,我们平常都会跟工人说要注意防火。”一位负责的女子一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产品一边说。
记者随后走访多家加工厂,均为一个破旧的院落即为厂房,里面木头随意堆放,根本没有安全防火设施。询问工人们对木材加工场所配置防火设施的看法,他们对此都不太在意,认为只要工作时不抽烟,不太会出什么问题,而且同行的工作环境也大致一样,从业人员淡薄的防火意识令人咋舌。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厂房车间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并且消防设施、消防器材配置、设置均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木材加工厂本身就是火灾易发、高发、多发场所,加之眼下又正值持续高温天气,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木材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锯末、刨花、木屑等比木材更易燃烧,有的工序还需使用易燃易爆液体做胶料,同时悬浮在空间的水粉尘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发生爆炸危险,故木材加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火灾。
另外,一般木材加工厂的厂房都较简陋,耐火性能较低,一旦发生火灾,燃烧猛烈、蔓延发展快,易造成“火烧连营”,且大部分企业主及员工没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容易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疯狂”背后的“利益图谱”】
三无产品“换装”进入大卖场
谁能知道,标价8000多元的高档沙发(沙发装修效果图),商贩的批发价仅仅2000多元,而出厂成本价更是只有千元左右。沙发一旦进入大商场,身价更是随之翻番,贴上“洋品牌”后,标价甚至能达几万元。而在小的家具加工点,生产非常混乱,合格证随便贴,家具仿古靠的是油漆……
家具加工行业发展已有20年有余,如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规模和完整的不断被调整升级的产业格局。
但是行业风光繁荣背后也暗含汹涌,行业乱象频出,家具售后质量和产品品质屡遭消费者质疑和指责。
尤其是企业潜规则行为更是横行霸道,让消费者受到伤害的同时也使得行业形象一落千丈。
“明明是国产货,却给自己起了个洋名字冒充"舶来品",这叫消费者怎么能够买得安心?”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自称进口品牌的家具,其实都是小厂生产的,只不过穿了身“西装”,在家具行业,挂“洋”头卖国产货的现象十分普遍。
“贴牌家具利润可观,一般商家至少有40%以上的利润。”一位多年在家具行业打拼的人士认为,近年来市场出现的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厂家对经销商的管理、监督不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按利润来计算,以同样的价格卖一套本地加工的家具所获得的利润,要比卖一套正品所得利润高很多。而集成家具所用材料种类多、品牌多,消费者容易混淆,加上集成家具所用板材都是密封性的,消费者难以用肉眼直接分辨出板材的真假好坏。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经销商在利益的驱动下更愿意做代加工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正式由于可观的利润,价值一些品牌家具商家的管理漏洞,也使家具代加工成为业内“潜规则”。
“我们可以贴牌,什么品牌的我们都可以做,我们代工家具已经很久了。”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的一位做加工代加工的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商家下单后,他们就按照图纸进行生产加工,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只要有图纸,任何牌子的橱柜都可以做出来。”
业内人士透露,国产家具打出意大利、德国等家具强国的品牌在行业里并不少见。许多所谓的国外“著名橱柜品牌”有两种手法:一是委托专业注册公司,在德国、意大利等国注册一个空壳公司,而其所有生产销售都在国内完成;二是在国内建个厂,引进一些设备,按国外某个标准生产,就宣称是“原装进口”,以高价出售。不少品牌都标榜自己是国外品牌,甚至口头标榜是国外生产,却不敢在标签上标明具体产地。
在一家家具加工长,记者发现在产品宣传册上看到,这家家具厂虽然没有企业名称,但生产出厂对外销售的门却标注着各种品牌,宣传册上声称,“韩式(韩式装修效果图)生态门、时尚门、简欧门、仿古门、实木门以及原木门全系列高档内门产品”字样。
据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贴牌”生产不仅是家具行业的“潜规则”,在地板、厨具、瓷砖等建材行业也并非鲜见。
【想说“爱你“不容易】
市场监管不到位社会诚信缺失
对于目前家具市场上存在的问题,记者在走访中采访了某家居卖场的工作人员,问家具品牌在进驻卖场时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工作人员表示,把关肯定是有的,会审核厂商的资质、品牌形象等,但对于产品的质量鉴定上尚无法做到严格鉴定,只能依靠有关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质量抽查,如果抽查到不合格的产品,卖场会做出清退处理,或者限期整改。
专家表示,商场的把关、监管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相关家具协会的约束也只是软性的,很多情况下是靠厂商的自律;目前尚没有一种强制性的部门来对实木家具这块进行监管。
一定制家具加工厂的经理表示,“它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社会缺乏诚信,食品、建材行业尤其如此。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和竞争之道。没有了诚信,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企业终将会在竞争中落败,被市场和消费者淘汰。
有关专家表示,潜规则是危害消费者利益的一大毒瘤,是破坏公平、公正、合法交易的一大顽症。“每个企业都应在金钱与良知之间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乱象治本之策】
全市清理整顿行动即将全面展开
要遏制产业乱象,就要从源头上遏制。
今年1月份,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发出红头文件:要求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以及昆明市林业局、工商局、环保局、消防部门等9家职能部门组成清理整顿小组,对从事非法生产经营的家具厂予以取缔,同时加快相关产业园区的建设进度,引导这些无证或证照不齐的家具厂进入产业园区,办齐相关证照后合法经营。
为此,清理整顿小组工作人员用了4个多月时间,对昆明主城区内非法生产经营的家具企业进行了排查,并将政府的政府红头文件贴在这些家具厂的门口。
昆明市主城区林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清理整顿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昆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杨国荣介绍,本次清理行动主要是针对昆明主城区范围内非法经营的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采取关、停、并、转、升级等方式,取缔和关闭非法经营加工企业。放宽企业准入门槛,引导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发展,让林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入园的优惠政策,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促进我市林业产业规模化、规范化、集群化发展。对不符合安全、环保、消防、卫生等要求,无土地证、无营业执照、无木材经营加工许可等相关证照,违法建设厂房或利用违法建设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以及存在安全隐患、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都将被依法予以取缔。
据初步统计,目前,昆明市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大小小约有4000余家,主城区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经开区、呈贡等区域均有分布。而无证经营或证照不齐的占9成以上。
其中,木制品生产企业比较集中的片区主要在经开区的公家村社区、白水塘社区及官渡区大板桥办事处的甘海子社区等地。这部分企业中,超过95%的企业都处于无证非法经营状态,大部分厂房也都属于违法建设,生产设备及生产条件简陋,部分企业对消防安全不重视,缺乏最基本的消防设施,不仅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很大污染,还存在极大的消防及交通安全隐患。
“根据昆明市政府办公厅的统一部署,从8月下旬起,昆明市主城区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联合清理整顿行动将全面进入到实质性清理整顿阶段,届时,将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清理小组,对仍在非法经营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取缔。”杨国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