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除了博洛尼宣布以CKD形式进口德国厨柜之外,在第16届广州建博会上,索菲亚宣布引进SALM旗下知名厨柜品牌SCHMIDT司米,同时由双方共同投资,在中国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建立合资公司,利用外方生产线或引进著名品牌共同开拓中国家居消费市场,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对接,避免国外知名品牌进军中国消费市场时遇到“水土不服”状况,保留了其制造工艺优势,也有助于中国企业获得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支持。
效仿汽车业搞合资
法律专家梁鹏表示,目前我国外商投资的企业主要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种方式。
在《公司法》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股权性合营企业,合资各方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契约式合作企业,各方可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享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分担风险和亏损等。两种形式,中外双方企业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技术、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土地等)方面展开配合,而中外合资则要求双方在资金上都有投入,也就是股份。
厨柜企业的“小算盘”:借合资提升品牌档次
一直以来,中方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方共同出资的合资企业,基本是由外方主要提供技术、人才、品牌等,在我国国内组装,但核心技术还是由国外掌握。
以中外合资模式高度发达的我国汽车行业为例,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人士称,我国车企的自主技术和产能尚不及欧美日等一些国家,这也是合资车多且贵的原因。我国本土企业和外国汽车生产厂商建立合作,从对方那里学到更多的是组装技术、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等,但是对于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外方手中,我们往往还是依赖以高价进口整装设备。
长期以来,家居业的对外合作模式有两种:引入资本、输出代工。前者为了扩大制造规模,后者为了消化制造能力。中外合资,外企带来的首先是资本,中国企业只能借助外来资本迅速扩张,拉开自己劳动密集型经营的大幕。
借合资提升品牌档次
如同买汽车时人们会关注:车是进口的?合资的?还是国产的?由以上三个选项组成的这个问题表达了许多汽车购买者的微妙消费心理。事实上,在家居领域,类似购买心理同样存在:纯进口的价格贵,但却能带来身处高位的满足感;合资的档次虽略低,但也算是沾点洋气儿;国产的也马马虎虎,但品牌最好响亮一点,如果是给国外品牌代加工的,品质估计还不错,转内销的话可以纳入考虑范围。
凭衣柜发家的索菲亚在2013年12月便与法国知名厨柜出口商SALM集团签订合作意向书,合资共同建立公司。今年7月广州建博会期间,索菲亚举办SALM旗下SCHMIDT司米厨柜品牌发布会。据悉,中法合资的司米厨柜有限公司,索菲亚家居持有51%的股份,SALM集团持有49%股份。司米厨柜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泽勤称,将通过实施5年战略计划,投入13亿元人民币资金,把SCHMIDT司米厨柜从中国新晋品牌打造成为中国第一集团军品牌。
博洛尼CEO蔡明在7月的品牌合作发布会上直言:“今后博洛尼就是一个中德合资的品牌了。”博洛尼宣布一期注资1亿元人民币与阿维·库尔曼公司合资,未来博洛尼的厨柜将由德国工厂生产线制造,制造出来的板件运输到中国后,由博洛尼负责组装,销售以及安装、售后服务。谈及中德合资后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博洛尼CEO蔡明表示:“博洛尼将逐步在定位方面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在国内厨柜行业继续拔高,夯实我们在国内高端厨柜市场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