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模板QQ:938519908  |  二维码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有商业新生态 陶企1000亿不是不可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6  浏览次数:162
核心提示:在陶企都准备收心休假之时,卖空调的董小姐跳出来烧了把火。众多焦点都集中在黄建平的100亿和董小姐的1000亿。也有行业人士指出,1000亿的核
 在陶企都准备收心休假之时,卖空调的董小姐跳出来烧了把火。

众多焦点都集中在黄建平的100亿和董小姐的1000亿。也有行业人士指出,1000亿的核心,在于产品。当然,产品确实重要,所以黄建平也提出,马可波罗的发展要以产品为核心。产品是核心,没错,但配套工作没做好,核心再强,品牌不具竞争力。

把产品做好了,还需要一批死心塌地帮你卖产品的人,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有人说,董小姐家的空调做得好,所以卖得好。事实上,卖得好,还要看是谁在帮你卖,有没有全力以赴去卖。有做采购的朋友跟我讲过个故事,在做项目的时候,找一个空调供应商,下单订了一批货。后来找到另一个供应商,发现更便宜,想换一家供应。问题来了,后来的那个供应商去工厂,拿不到货,厂家说,这一单已有代理商过来备案了,是他的单,你不能做。没办法,朋友还得找回原来的供应商。

跟董小姐家相比,大部分陶企,缺的就是一批死心塌地帮自己卖产品的人。根源在于,厂家没有保护经销商利益的体制,甚至连这个意识都没有。上周我的专栏里也写到了,不保护也就算了,有些厂家还跟经销商抢饭吃,这些小孩子过家家般做生意的玩法,哪个想做大生意的人会陪你玩下去?

更有厂家,价格底线一降再降,让经销商手头有一点货都胆战心惊,生怕时间一长就贬了值。在四川、江西和山东,都有经销商跟我们反映过这样的情况,头一个月的货还没卖完,下个月的产品出厂价就已经降了一大截。特别是一些区域总代理,根本不敢大批量囤货,生意做得战战兢兢。厂家把货低价卖到分销商那里,经销商客户流失,赚钱少就罢了,有些分销商来还讨说法,说总代理赚的利润太高,太黑,这怎么解释?没有保护机制,没有规律可循,商业诚信斯文扫地,安全感缺失,他们没办法求与品牌共进,只求自己能够全身而退。

此外,在一个行业有作为,需要专注。

说起来都是简单的道理,真正能够做到的,别人就成功了。

有媒体采访过董小姐,问她,某地产项目是不是他们投资的。她回答:“我们有钱,但我们不玩房产。”他们就是专注把空调做好。

这一点以前我也写过。陶瓷行业老板们,有些钱了,就开始心大心小,看哪里有人赚了钱,哪里看上去好玩,就去插一脚。没有把从这个行业赚到的钱,用回到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而这个行业,实实在在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段时间,我们在做年终总结,同事们开玩笑说,我们快成《讨薪报》了。其实不止是讨薪,工人、经销商甚至消费者,各种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现在都找到报社。也有行业前辈嘱咐:“你们要传递正能量。”但面对着接踵而至,有问题解决无门,眼巴巴指望媒体给些帮助的人,视而不见的话,这个行业问题就更大了。

上周本报《安置房瓷砖翘角 村民千里维权》的新闻,是个热腾腾的案例。村民们找了各相关部门,也找了企业,都解决不了问题,厂家对村民代表甚至避而不见。没办法,村民们找了我们。我们找了厂家了解情况,在稿件出来之前,厂家就跟村民提出了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了,但村民们对佛山陶瓷的印象大打折扣。

有行业人士在转发我们这条微信的时候,将责任推给私抛厂,甚至推给山东、福建那边“冒充”佛山品牌的厂家。还有些佛山行业人士,跟马云一样,把卖假货的责任,以“买家贪便宜”为由,潇潇洒洒推给了消费者。

大家都以局外人或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他人,推卸责任,多简单。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行业生态好了,对所有人都有利。反之,害的是大家。

在跟董小姐同台的论坛上,恒洁的谢伟藩提到这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日本马桶盖”事件。他说,中国的马桶功能不输给日本,问题在于,中国好的产品卖出去太少了,导致消费者一直对中国产品有误解。从谢伟藩这句话的背后,我还读出了一层意思,就是现在市场上,中国不好的产品太多了,导致整个“中国制造”都不被认可。这一点,马桶跟瓷砖都一样。

又有个故事。纽约老妇偷面包的故事,应该不少人都看过。为了喂养自己的孙子,老妇人偷面包,被抓,并且交给了法庭。法官秉公办事,让老妇人选择交10美元罚金或被拘役10天。结果,当时的纽约市长站出来,首先交了5美元罚金,并要求在场的每一位,交50美分罚金。理由是,“为冷漠付费。”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偷面包养活孙子的城市,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冷漠交罚金。

从一个本不关己的事件上,从大环境反思自身问题,遵循的是群居生物的精神契约。

我们这个行业,是否也该有这种精神契约?在指责之外,我们是否应该去想想,造成这些问题的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在相关部门不作为的情况下,企业、行业协会能够为保护行业的“生态文明”做点什么?去思考,企业如何建立一套机制,保护自己合作伙伴的利益。大小老板们赚了钱之后,是否应该拿出来,做一些于行业发展有益的事?行业协会收了企业的钱之后,是否应该建立一些真正能够促进行业发展,维护行业声誉,为行业做实事的部门?

有了好生态,好土壤,1000亿不是不可能。反之,就会像现在一样,100亿都是个难题。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199526299有事请留言199526299有事请留言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