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打假
在照明灯饰行业,“维权打假”的声音从未消退,行业内一些大品牌如飞利浦、欧司朗、雷士照明、三雄·极光、欧普照明等“打假”活动也从未停息。近期,行业内又再度刮起了一阵“维权打假风”,各照明灯饰企业纷纷亮剑“打假”,喊出“将打假进行到底”的口号。
照明灯饰行业打假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据观察,行业之所以频频出现仿冒产品,原因有四:一是行业门槛低、产品繁多、技术含量不高;二是照明灯饰产品更新换代快,仿冒产品无需投入研发费用,仿冒一款新品或者热销产品,能在最短时间内收回成本,获取最大利益;三是行业监管力度薄弱,为投机者提供了滋生土壤;四是很多消费者由于购买力不足,价格还是首要考虑因素,并往往忽略产品品质。以上种种原因,均导致了许多原创企业被侵权。
打假难
一款能满足大众审美的优质产品,往往能创下销售佳绩。然而,就在一些企业下苦功创新、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也有一些“搭便车”的企业通过抄袭品牌设计快速攫取利润。这些仿冒者常常让原创企业头疼不已;如果对侵权行为放任,只会导致抄袭者更加肆无忌惮;如果依靠司法途径查封侵权产品,然后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利益,没有一两年时间都解决不了侵权问题。同时,专利权保护的申请时间过长,程序过于繁琐,也大大滞后于企业维权需求。
据分析,这些品牌打假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如下:1、假货难以遏止,市场总有需求;2、仿冒企业此消彼长,打击了A家,不久B家又冒出来了;3、创新的速度跟不上仿冒的速度;4、LED照明发展迅猛,产品自身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时至今日,仿冒产品在照明灯饰行业的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厂家、商家及消费者颇为头痛的一个问题。
如今,如何将打假进行到底?这已不是单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难在哪
“打假难”,那么到底难在哪呢?综合此次受访企业、商家、律师等观点,我们对“打假的难点”进行总结:
一、仿冒产品市场犹在。仿冒品与正品的区别在于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不一,但市场存在各个层次的需求,也给到“仿冒品”一定的市场空间。市场上部分厂商为了赚取更多利益,或选择“铤而走险”。
二、维权打假成本过高。要打击一个仿冒企业,原创企业需出具充分的证据、足够的维权费用以及充裕的时间等,需要投入大量的大力、物力、财力等,这让一些企业左右为难。
三、打假效果不甚理想。行业内,仿冒行为屡禁不止,让人切齿,即便企业拿起法律武器,却难取得理想效果。奇美澳照明总经理胡伟悦就向记者诉苦,前两年,奇美澳也打击了两三家“无良企业”,并取得了成功,但最近又冒出来了,实在让他们很无语。
四、维权打假取证甚难。原创在明,“李鬼”在暗。因而,对于原创企业来说,在市场上取证也并非易事,恶意仿冒者总会有方法通过各种形式躲过原创的“法眼”。对仿冒企业严厉打击后,原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罚款,但是往往这一笔罚款远远小于维权所耗,这也打击了企业维权打假的积极性。
五、市场教育成本颇高。琳琅满目、参差不齐的LED照明灯饰产品让部分商家、消费者失去判断力,因而,仿冒产品有机可乘。虽有部分厂家通过培训讲解、市场指导等活动引导商家、消费者识别真假产品,但成本较高,且效果甚微。
如何打
近几年出现较为创新且有效的方法还包括受害企业结成打假联盟、携手商家及消费者打击终端假货等。此前,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也公开向媒体表示,希望与行业内其它大品牌结成联盟,设立打假资金,共同打击行业内的仿冒行为,将打假进行到底。
此外,要想打击和杜绝仿冒产品,亟需原创企业、商家、消费者、监管部门多方共同努力:企业要提高维权意识,商家要认真识别真伪产品,消费者要加强品牌意识,监管部门要提高打击力度和对知识产权、专利权的保护力度,让仿冒产品失去市场和生存空间,让投机者无机可乘。
企业态度
坚决用法律武器维护知识产权
史福特照明董事长 史杰
史福特不断创新开拓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被抄袭被侵权的现实。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00余家公司涉嫌侵犯史福特知识产权,其中史福特通过法律手段提起诉讼20余件,法院判赔金额高达100万元。仅史福特起诉上海某照明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法院一审、二审判赔130余万元。截止目前,此案件仍在申诉中。史福特漫漫维权之路仍在继续。而这些仅仅是经过法律途径判定的侵权案件,除此之外,仍有不计其数的侵权行为充斥在专业市场中,对史福特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品牌影响。
申请专利才能保护原创
上海绿源电器集团常务副总裁 罗权兴
行业之所以“仿冒之风”盛行,是因为各个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规模不一等。据我所了解,仿冒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作坊,他们甚至以“仿冒”为生,专门以“仿冒”打名气,因此,对于他们来讲,“仿冒”似乎变成了一种宣传手段了。
针对如何“打假”,我认为有两种较为有效的方法:1、企业协助商家识别产品真伪;2、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最后,希望各照明厂商都行动起来,净化行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