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日前表示,建筑结构的“肥梁、胖柱、厚墙”是震后增加伤亡人数的因素之一。而在此次地震后,针对建筑物抗震等级的划分调整、高标号混凝土的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的应用、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等,将是有关部门和建材企业认真研究的课题。灾后重建不仅推动建筑标准、规范的完善和优质建材产品的使用,也将促进建材行业向更高技术含量发展。
市场显现较大缺口
在此次地震中,水泥企业损失比较严重。据孔祥忠介绍,大地震给震区水泥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立窑企业,绝大多数短时难以恢复生产。他预计在灾害中生存下来的大企业要全部恢复生产,至少需要3~5个月。灾区水泥市场显现较大缺口。
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等一些大企业,由于部分生产设备受损,一度全面停产。部分企业恢复生产的时间需要半年多。四川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达1.6亿元,预计半年后才能恢复生产。四川省江油市武都水泥有限公司预计恢复生产将在3个月后。四川省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最短还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生产。
据了解,2007年四川342家水泥企业年产量共计6214.17万吨,其中,规模年产1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8家,年产20万吨及以下的企业达272家。以成都、绵阳、德阳灾区29家中小规模企业年产量1241.66万吨、地震后按80%毁损计算,就有约1000万吨缺口,再加上其中3家大企业的短期难以恢复生产,预计灾区水泥市场缺口达1500万吨,区域市场的供需平衡被打破。
孔祥忠介绍,具有相当规模的四川石材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地震灾害导致部分石材企业停产。此外,夹江地区部分陶瓷企业也在震后停产。
把握重建机会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修复房屋等是灾后重建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建材的需求将在整个重建资金中占较大比重,建材行业无疑将明显受益。由于灾后对建筑设施质量的要求会更高,优质建材的生产商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震后沪深股市上建材类股票一度飙升,表明投资者看好建材行业的后续发展。
在6月17日举行的四川省地震灾后重建物资保障生产企业调度会议上,四川省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水泥、墙体材料以及建筑钢材的需求存在缺口。调查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四川正常需求和灾后恢复重建分别需求水泥1.3亿吨、1.16亿吨、1.08亿吨,墙体材料三年缺口分别达到355亿块、178亿块、130亿块的标准;建筑钢材每年的缺口达300万~360万吨。
对此,四川省将采取措施,加快建材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水泥项目,预计3年可新增产能1760万吨、1500万吨和1420万吨。
四川境内的建材企业也在尽全力恢复生产,以期为重建提供充足的建材物资。
据了解,四川水泥龙头企业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将在震后3个月内逐步恢复30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德阳利森水泥有限公司也已在6月底开工恢复生产。此外,该公司看好重建机会,于6月5日与什邡市政府签订二期16亿元再投资协议,建设两条年产4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作为四川省陶瓷主要生产基地的乐山市夹江县,其陶瓷年生产能力震前为5亿平方米,占全省的80%。目前,已有200条生产线恢复生产,复产率接近90%。
此外,以中国建材、华新水泥为首的一些大型建材企业,纷纷开始在四川境内投资建线。
抗震性能研究受关注
主要建筑材料的抗震性能研究成为业内专家关注的焦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认为,启动对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抗震性能研究,进而开发新型高抗震性、高耐久性的结构材料十分必要。
据了解,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关键性结构材料,其性能决定了建筑物的抗震水平。目前,我国对一般金属材料有反映抗震性能的韧性指标,但绝大部分非金属材料没有韧性指标和相关检测办法,仅有反映强度和部分耐久性能的指标,在这方面,以往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随着灾后重建中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材行业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无疑将得到推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