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岩生
■新闻提示
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唐山推出一个大胆而超前的政策———“城乡等值化”。“在农村地区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这些理念的提出,正让唐山农村发生着巨大变化。
■古阿姨家的“六个一”生活
古阿姨家的设施并不是特例,而是全村都有的。每家每户都体现了唐庄子村新农居建设的"六个一"模式,"六个一"即一顶、一墙、一能、一炕、一沼卫、一灶。
时近中午,迁安市唐庄子村的古阿姨旋开家里博士炉的开关,蓝色的火苗瞬间跃动开来。“现在有这个炉子方便多了,又快又干净”,古阿姨高兴地说。锅里的水不一会儿就开了,古阿姨进屋淘米,她抬眼看了一下屋子挂着的电子万年历,温度显示13℃,而此时室外温度很低。“村里给我们的房子统一进行了改造,加了8厘米厚的泡沫板,保温隔热,今年冬天,屋子里的温度就没有低过10℃。”古阿姨指着墙上挂着的一个像空调一样的东西说,“这是散热器,白天基本用不着,晚上的时候就会把屋顶上太阳能积攒的热量吸到室内,暖和着呢,加上这吊炕的温度,今年冬天天好的时候,厚被子都盖不住”,古阿姨话语里难掩兴奋。
唐庄子村位于迁安市西南部,全村现有212户,712口人,土地面积759亩,2007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528元。
古阿姨家的设施并不是特例,而是全村都有的。每家每户都体现了唐庄子村新农居建设的“六个一”模式,“六个一”即一顶、一墙、一能、一炕、一沼卫、一灶。一顶,就是农居屋顶采用新型斜坡屋顶;一墙,就是住宅墙体采用新型保温隔热建筑材料,辅助安装中空玻璃门窗;一能,就是安装太阳能采暖、供水设施;一炕,就是吊炕;一沼卫,就是沼气池和卫生厕所;一灶,就是博士灶。
从古阿姨家出来,走在村子里,宽阔整洁的水泥街道两侧,一排排样式统一、红顶白墙的民居,在蓝天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好看,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扩建的村民中心、街心文化广场、村南公园设施,让人恍然觉得这里是城市的一角。
■曹学敏的生态小区憧憬
马兰庄镇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划,新建的马兰社区还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文体活动中心、医院、邮局等,为居民提供统一的保安、环卫、物业等社区服务,这让原本是村民身份的马兰庄人生活与城市无异。"山腰上不知何处传来“砰”的一声闷响,随后一片烟尘随风裹挟而来,让人不禁眯住了眼睛。“这是又在选矿了,风大的时候衣服都不能在外边晾着,否则就白洗了”,迁安马兰庄镇庄户沟村的曹学敏站在门口对记者说。
“再过一阵子我们就不用受这罪了,新房子和城里的一样漂亮”,曹大姐所说的新房并不是原地翻建,而是位于五六公里之外。马兰庄镇的几个村子因为或处于采矿塌陷区,或地下还有矿产,已无法在原地翻建,经过规划和论证,包括庄户沟村在内的7个村子近期将整体搬迁到正在兴建的马兰社区。
据介绍,正在建设中的迁安市马兰社区是根据群众意愿,由马兰庄镇红石崖、新水、水厂、孟家沟、柳河峪、刘官营、庄户沟7个村采取异地联建方式,探索建设的农村生态宜居新型社区,是迁安市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曹大姐他们将要搬进去的这个生态新社区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地源热泵技术,集中供暖制冷;采用太阳能作为供应热水、路灯照明的主要能源;建有集雨水窖、中水回收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住宅楼全部使用页岩砖,外贴40毫米的聚苯挤塑保温板,外窗使用中空塑钢窗。这种设计远比许多城市里的小区还要先进。
马兰庄镇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划,新建的马兰社区还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文体活动中心、医院、邮局等,为居民提供统一的保安、环卫、物业等社区服务,这让原本是村民身份的马兰庄人生活与城市无异。”而搬迁后置换出的近3000亩土地,将用于进一步深度开发,亦能提高当地财政收入。
■乡里参加医保城里看病报销
如今唐山市参合农民无论在哪一个定点医院看病,出院时都能及时领到补偿金,真正实现了进城看病报销无障碍。随着覆盖全市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网络建设,农民看病报销越来越方便。
唐山市丰润区宋家口村参合农民宋全友前不久因高血压住进唐山市协和医院,共花费3900多元,刚出院,1035元的报销费用就拿到了手。“我一直以为在市级医院看病,还必须回县里报销费用,没想到这么方便!”
许多和宋全友一样的农民正在享受“农民进城就医报销无障碍”的好处。据介绍,如今唐山市参合农民无论在哪一个定点医院看病,出院时都能及时领到补偿金,真正实现了进城看病报销无障碍。随着覆盖全市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网络建设,农民看病报销越来越方便。
“以往由于各级、各行政区域新农合管理机构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尤其是在市级定点医院的就医信息无法传递,参合农民异地看病后,仍必须携带相关资料回本县经办机构进行二次信息录入审核,报销十分不便。要等上三五天才能领到报销款不说,假如遇上票据不全、药品核对不上、报销人多等问题,还要多次往返,费时费力。”唐山市医保中心一位负责人称,针对这一问题,唐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加强全市区域间参合农民信息的沟通,让农民进城看病就医报销“无障碍”。
如今,各县(市)区均建立了新农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入院即报告、出院即报销”。在此基础上,该市着力构建全市统一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县域内管理机构与县各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市级定点医院与县级管理机构之间、县级管理机构与市级管理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即时、全程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这种政策的受益范围仍在扩大。日前,唐山市还出台了新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自2009年1月1日起,该市城中村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家属及子女,都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进城务工人员家属及子女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在我省尚属首次。
■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
城乡等值化,其主要内涵就是在不把农村改建为城市、农民进城变市民的前提下,也能使广大农民等值享受到城里人的生产生活质量。为此,唐山市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按照等值化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五个一体化",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上述这些农村的喜人变化,正是唐山“城乡等值化”政策所产生的巨大效用。
“城乡等值化,其主要内涵就是在不把农村改建为城市、农民进城变市民的前提下,也能使广大农民等值享受到城里人的生产生活质量。为此,唐山市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按照等值化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五个一体化’,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该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向记者介绍。“我们从满足农民的基本需要、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出发,从创业致富、文化卫生、生活环境、矛盾调解和基础设施入手,深入开展了文化、教育、科技等‘九进村’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体制束缚,强力推进了‘五个无障碍’,即确保农民工进城落户无障碍、农民进城就业无障碍、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农民进城公共交通无障碍、农民进城就医报销无障碍。”
据介绍,为了加速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该市组建了城乡规划局,成立了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实施城乡规划全覆盖工程,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已经完成。
2008年,唐山全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63公里,新建沼气池10.3万户,解决了2450个村、217.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创建文明生态村454个,累计达到总村数的61%。随着科学发展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90%的村建成村民中心,283个村、3.1万户完成“平改坡”住房改造工程,以“六个一”新民居改造为代表的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收到实效,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实现了很大的飞跃。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共唐山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关于加快实现城乡等值化的决定》已经通过,城乡等值化正在扎实推进,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到2015年,唐山力争每个县(市)城在现有基础上扩大10平方公里、扩容10万人,每个县(市)区培育1—2个产业发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和谐文明的5万人左右的中心镇。随着“城乡等值化”的推进,城市和农村优势互补、产业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双向协调联动的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