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建科院的董事长,又是建筑材料学科的博士生导师,缪昌文在紧张工作之余,把自己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一年来的观察思考与调查研究,融入了这1.4万多字的建议中。“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可以更好地履职。”他说。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惨痛的画面引发了缪昌文对工程抗震的思考。他联系实际提出,我国工程抗震工作已开展30多年,但至今仍没有一部统领全国的用于指导、监督和检查抗震工作的建设工程抗震法规。为此建议尽快制定和颁发《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作为《防震减灾法》的配套法规,规定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工程抗震质量,把预防地震灾害的基础夯牢。
作为人大代表,需要有一份敏锐和责任。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缪昌文分析认为,四万亿中,有近一半投资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新增投资的到位,全国建筑工程规模将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因为上马快,这些造福子孙的大工程必须建设好,否则留下遗憾,造成浪费,是把好事办坏。他呼吁:在施工安全面临更加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安全,以得力之举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形成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管理的体制,坚决遏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搞建筑科学出身的缪昌文,对建筑节能尤为关注。有关这方面的一条建议,缪昌文已经提了两次。建筑节能中,绝大多数的保温材料都无法与建筑物同寿命,这给今后房屋维修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难题;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面广量大,且缺乏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太阳能、地源热、水源热等自然资源在建筑上的应用潜力巨大。他由此建议,鼓励通过税收政策加强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科技攻关、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鼓励建筑全装修,相应减少噪声污染和建筑垃圾废弃物的产生与污染;鼓励开发商采用地热、水热、空气热以及太阳能光热、光伏、光纤技术,以减少对煤电的消耗和依赖。这样,既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又可改善居住环境,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 陆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