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政务网讯:去年“5·12”特大地震给全市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灾后重建正如火如荼,建材类商品供不应求。为此,昨(11)日,市消协发布了2009年第1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建材类商品时要慎重购买,注意识别。
据市消协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灾后重建,建材类商品需求量大,尤其是红砖、水泥、砂石、钢材等相当走俏,个别商家趁机哄抬物价、倒买倒卖,出售假冒伪劣建材,其投诉也在一段时期内猛增。
从消协受理的消费者投诉咨询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建材供需矛盾突出。二是个别经销商销售不合格产品及预制件,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三是有的经销商不履行供货合同。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提前收取预付款或定金后,到期不按时按质量交货。四是水泥产品出厂应过存放期才具备安定性能,但个别经销商提前出售,导致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如2008年10月,三台县古井镇七村涂某投诉,在建材经销商钟某处购31250匹红砖,每匹价格0.32元,付定金1万元,约定7月交货。但到了10月,钟某仍未向涂某供货。三台县消协古井分会组织调解,要求钟某按约履行,为消费者挽回损失6000元。同时,无水泥供货发票、无产品合格证明等的投诉也较多。
针对上述问题及案例,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建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坚决抵制乱涨价,倒买倒卖的不法行为,如发现有不法商贩趁机扰乱建材市场的违法行为,应及时向工商、物价等部门举报。二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选择信誉好、质量服务优质的生产企业、建材市场购买建筑材料。三是选购商品时,注意识别建材商品质量安全的标志、标识,如生产日期、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合格证,必要时查验该商品的检测报告书。购买水泥产品必须注意该产品是否有过存放期及水泥安定性能,购买后必须索要购物发票,防患于未然。同时,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也可到当地消协投诉。 (倪君模绵阳日报记者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