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杭州西溪曾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构成了杭州历史上优美的风景画卷。这里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演化和人为干预,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渐遭损坏,原始景致日渐衰微。保护西溪湿地,造福人民群众,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应尽职责,也是每一位杭州人的应尽义务。迈入新世纪,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决策。2003年9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2005年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一、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意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祥地”之美誉。西溪湿地地处杭州市区西部,现存面积仍有10余平方公里,是国内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西溪与西湖,一副一正、功能相似、优势互补,都是杭州最重要的生态绿地和生态青岛旅游(www.quqingdao.com)资源。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打造与西湖并肩齐名的又一张“金名片”,恢复和重建生态型、景观型、文化型的河沼型次生湿地,对于杭州保护绿地生态系统、改善生态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1、难得的生态功能。西溪湿地是第四纪全新世地质作用的产物,经历了从海侵到海退、湖泊、沼泽化的漫长演化过程,最终成为原始湿地。后在千余年人类渔耕经济的作用下逐渐演变成次生湿地。全新世中晚期,钱塘江河口平原已存在,而苕溪古河道两侧尚属洼地,导致五常、蒋村、古荡一带水流排泄不畅,逐渐成为一片湖泊沼泽,与钱塘江、运河、西湖共同构成杭州四大重要水景。现在的西溪湿地,自然地形是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两岸的一片鱼塘水网平原,是以鱼塘为主,并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湿地南倚缓丘山峦、北毗水网平原,周围村庄、桑田等高出水面1至1.5米。湿地内70%是河港、湖漾、沼泽等水域,水网密度达25公里/平方公里,以至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至。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西溪湿地都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清新大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是杭州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谓杭城之“肾”。保护西溪湿地,就是保护杭城之“肾”。
2、幽雅的自然景观。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独具匠心的人工雕琢,西溪湿地曾现“西溪八景”、“秋雪八景”、“曲水八景”等一大批千姿百态、情趣各异的独特景观。“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众香园里梅花著,环抱群山借舟路。何处闲情添野趣,八方芦荡,四时白鹭,风竹千千树”。历代文人骚客的优美诗词,生动地勾画了西溪湿地的幽雅景致。“西溪之胜,独在于水”。西溪水道如巷、河汊如网,蜿蜒曲折、碧波荡漾,牵连着鳞次栉比的鱼塘,“水在村中,村在水中,人水交映,变化无穷”,处处散发着田园牧歌式的韵味。以芦苇、柿林、梅花著名,杨柳、翠竹、香樟出彩的植物资源,构成了西溪湿地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树绿柿红、芦白桑青,树木或偃或卧、或垂或扬,“河渚芦花”、“西溪青梅”,皆成天趣。西溪湿地还有十分丰富的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资源,鹭歌雁翔、蛙鸣鱼跃,具有很强的观赏和科研教学价值。西溪湿地幽雅的自然景观,构成了独特的西溪景致,专家学者们将其概括为:野之美、冷之美、幽之美、静之美等4种特质。保护西溪湿地,就是保护西溪的“美”。
3、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绝大多数湿地缺乏人类活动不同,西溪湿地地处杭州市区,与人类活动和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密不可分。千余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农事活动、人文活动持续不断,赋予了西溪湿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形态,使之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湿地”。西溪自古就有隐逸之美名,被文人墨客视为世外桃源,视为休闲、养生、隐居和吟诗作画的理想佳境。苏东坡、唐伯虎、董其昌、陈继儒、厉鹗、夏承焘、张岱、康有为、林纾、郁达夫、马一浮、黄宾虹等一大批名人,或寓居,或卜筑,或诗画之,或歌咏之,创作了一大批诗文、匾联、碑文、游记等。清代康熙、乾隆两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了若干御诗。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龙舟胜会”、“集市灯会”、“民俗野餐”等传统民俗,历史悠久,雅俗共享,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西溪的宗教文化也相当发达,曾建有大批庵堂和祠庙。以寺观、庵堂、祠庙、名园、民居、廊桥、亭台、御道、牌楼等为载体的建筑文化,更增添了西溪湿地的文化内涵。西溪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众多的历史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丰富了西溪湿地的内涵,提升了西溪湿地的品位,奠定了西溪湿地在全国湿地中的独特地位。保护西溪湿地,就是保护一支重要“文脉”。
西溪湿地历经了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演变过程。1600年前,西溪属原生态自然湿地。东晋以后,由于人为干预,逐渐演变为次生湿地并不断得到发展演化。明清时期,西溪与西湖、南山、北山并列为杭州四大景区,与灵峰、孤山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西溪探梅”成为西湖十八景之一。民国以后的近百年中,由于战争、动乱、过度人为干预和缺乏严格保护,西溪湿地逐步走向衰落。一是湿地面积锐减。历史上的西溪湿地,东起松木场、古荡,西至留下小和山一带,面积达60平方公里,可谓地广人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西溪湿地大量被侵占,湿地面积锐减至目前的10余平方公里。二是生态功能退化。由于西溪湿地人口剧增,当地产业结构又以农业为主,而农业总产值中养猪业占了近70%,曾有生猪存栏2万头,生产生活污染十分严重,造成河道淤塞、水质变劣,湿地生态功能遭到明显损伤。三是自然和人文景观遭到较大破坏。由于缺乏严格保护和系统管理,西湖湿地内乱用土地、侵占水面、违章建房现象普遍;民居杂乱,垃圾集积,污水肆溢,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近10多年来,西溪地区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创业,竹园、柿园等因疏于管理日渐衰败,土坎高墩因缺少维护而逐渐夷平,河塘岸线坍塌,百年树木倒伏,优美的自然景观已远不如昔。文化古迹损毁相当严重,先人留下的诗词、匾联、碑刻等散佚流失,传统建筑基本湮没,文化品位与鼎盛时期相比落差明显。保护西溪,刻不容缓。
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当今世界湿地保护的主流。《国际湿地公约》自1971年签署以来,已先后召开8次缔约方大会,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44个国家加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遵循《国际湿地公约》,促进其境内湿地的保护并尽可能加以合理利用。我国已启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并制定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湿地保护行动要遵循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工程规划》强调,要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长期湿地开发利用的实践经验,选择典型地区,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不同类型湿地开展和合理利用的成功模式,为我国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并明确提出到203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现今的西溪湿地,已不是国家生态保护区意义上的原始生态湿地,它有着较为明显的人工湿地的生态学特征,是在江南传统农业生产环境中、在人类活动与湿地生态过程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次生湿地,具有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巨大价值,具有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良好条件。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开展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就是要以改善湿地水质、修复湿地功能为根本立足点,保护并修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培育特有的网格状河网、水乡河泽资源,保护和培育柿树、樟树、柳树、笋竹、芦苇等构成的水生、陆生植物资源和鸟类、鱼类等野生动物资源,恢复和增强湿地的生态功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同时,保护和修复其清雅秀美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并积极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杭州生态质量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因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是一项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
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原则
《国际湿地公约》指出,湿地是具有巨大经济、文化、科学及娱乐价值的资源,如损失将不可弥补,缔约国应制定并实施其计划以促进其境内湿地的养护并尽可能地促进其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提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要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严格遵循关于湿地保护的国际公约,根据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和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相关政策,围绕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目标,结合西溪湿地实际,按照积极保护理念,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民为本六大原则。同时以科学、求实、创新的理念,把保护与合理利用统一起来,与城乡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环境综合整治、交通路网改善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路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坚持生态优先。西溪湿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不可多得的城中次生湿地。保护和恢复西溪历史上最佳的湿地生态,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根本出发点。要把生态优先放在首要位置,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社会和经济效益要无条件地服从于生态和环境效益。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保护和修复上,在生物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研究基础上,保护和修复地貌、水域的原生性,保护好柿基鱼塘、桑基鱼塘这些次生湿地的标志,加强湿地生态植物的培育,对现有植被进行必要修复,体现生物多样性,防止园林化倾向,突出自然和野趣,展示历史和文化,改善优化西溪湿地现有生态,恢复和重建西溪历史上的最佳生态,形成与国家湿地公园相匹配的生态环境。
2、坚持最小干预。西溪湿地与人类相处已有1600多年历史。在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的交合演替中,西溪湿地记录了大量自然变迁与人类活动的信息,形成了独特的气质、特色和个性。这既体现在它的地貌、山水、动植物等自然风貌中,也体现在西溪的庵堂、祠庙、民居、村舍、草堂、别墅、牌楼、碑刻、桥梁、亭台等文化景观中。这是西溪湿地这个生命体的“DNA”。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必须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严格控制建筑和建设规模,大力削减人类活动的强度,保护好西溪独特的气质、特色和个性,充分体现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和可识别性。
3、坚持修旧如旧。西溪湿地要“淡妆建筑设施、浓抹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小姐”,是主角;建筑设施是“丫环”,是陪衬。立足次生湿地的实际,尊重历史,保留必要的建筑设施和文化遗产,承载西溪湿地特有的文化元素和历史信息。50年以上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原则上要“应保尽保”、修旧如旧。对部分文化遗址,可以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适当恢复。建国以后修建的农居要“有所去留”,体现真实的西溪、延续的西溪、完整的西溪,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和现状。必须增添的新建筑设施要与湿地环境相协调,充分吸取西溪建筑的符号和元素,体现“似曾相识”,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4、坚持注重文化。自然绿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文化绿色则是民族精神的家园。西溪湿地凝聚着数千年来杭州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有文化的村姑”。打好“文化牌”,是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制高点;注重文化,是衡量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尺。我们不仅要在规划上注重文化导向,更要在利用中体现文化品位;不仅要注重整体文化氛围,更要注重历史细节和文明碎片;不仅要重视西溪湿地的文化内涵,更要注重湿地周边地区的文化特色,把握好西溪的文化特质,保护好西溪的文化生态,利用好西溪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西溪的野之美、冷之美、幽之美、静之美,真正做到山水与人文完美结合、天然与人工精致和谐,让西溪的文化生态再现光彩。
5、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西溪湿地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路,充分体现“代际公平”。实现西溪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4篇文章,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要把保护作为永恒主题,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保护好西溪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好西溪的一堤一水、一草一木,实现西溪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让西溪湿地这个生命体永远延续下去。要把管理摆上突出位置,坚持人性化、标准化、法制化管理,充分考虑西溪湿地的环境容量和负荷,严格控制游客总量,保持游客与动植物之间的必要距离,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度真正把西溪湿地这一人类的宝贵财富管理好。要建立起对西溪湿地保护和管理投入的反哺机制,形成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要切实做好研究文章,充分收集西溪湿地的生命信息,破译其遗传密码,为保护、管理、经营好西溪湿地打下扎实基础。
6、坚持以民为本。西溪是杭州的西溪、中国的西溪、世界的西溪。西溪湿地的所有资源都是公共资源,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个景观,都要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原则,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更好地亲近西溪、感受西溪,使西溪湿地真正成为人民的湿地公园。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广纳群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和中外游客的需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尊重自然规律,又满足中外游客寻踪访古、回归自然、陶冶情操的需要。要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妥善安置好拆迁农民。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专门政策,妥善安排好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要研究西溪湿地公园向学生、拆迁户、建设者、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优惠开放的具体办法,充分体现以民为本、以民为先。
三、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实践
在西溪湿地生态保护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关于湿地保护的国际公约,结合西溪湿地实际,按照积极保护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民为本”六大原则。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切实保护好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好西溪的“薪火传人”,让人类的这一共同财富永续利用。
1、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杭州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为总指挥,市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杭州市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指挥部。西湖区委、区政府成立由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有关区领导为副组长,区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西湖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工程各项工作。成立以副区长为总指挥的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工程建设工作。建立由湿地生态、动植物、水文地理、历史文化、生态设计、环境保护、园林规划、风景青岛旅游(www.quqingdao.com)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西溪湿地专家组,负责西溪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利用的咨询、论证和监督工作。通过健全以上组织,使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从一开始就强化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优先的理念。
2、制定规划 科学指导
完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制定《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保护规划》等20多个专项规划。与杭州市“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突出湿地恢复和生态重建,突出西溪湿地的特色和个性,充分考虑西溪湿地的环境容量,积极探索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的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3、拆除农居 合理减负
西溪湿地一二期范围内原有10个行政村、5.3万人居住(含4万名外来人口),农民违章建房、养猪污染以及由于大量人口存在二产生的生活垃圾,使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为了切实保护好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我们对一二期范围内的农户进行了全部外迁,截止到二期工程实施建设时,累计外迁农户2226户(一期624户,二期1602户),外迁企事业单位150余家,迁移坟墓9600只(一期1600只,二期8000只);累计拆除建筑103.74万平方米(一期24.74万平米,二期79万平米),清运垃圾350余万立方米(一期90余万,二期260余万)。
与此同时,根据规划,我们保留了少量的民居,作为西溪湿地的民居博物馆;保留和修建了少量生态游览设施,满足游客游览需求,累计保留和修建的建筑共有17.8万平方米,仅占原有建筑面积的17.1%,其余地块全部进行了复绿,一二期工程绿化面积达到了2平方公里。
此外,我们采取“有限进入”政策,控制游客数量,降低人为污染,进一步减轻西溪湿地的生态压力。
4、严格机制 突出环保
在西溪湿地保护性建设中,我们严格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行施工申报确认、生态保护巡查、责任追究等生态保护机制,并现场成立道桥、堤岸河道、绿化建筑三个工作组进行现场指挥,邀请生态、古建筑等专家参加现场工作组,指导工程施工,建立设计、施工、监理三结合协调机制,努力把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景观,确保工程质量。实行试点先行制度,道路、桥梁、绿化、栈道、农居整治等工程均采用局部试点建设,听取各方意见修改完善后全面铺开。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区域内的桑基、柿基和竹基鱼塘进行严格保护,修复和培育现有池塘、河汊、港湾等次生态环境,保留了各类湿地生物的栖息地。
为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典型的生态环境,无论是道路、建筑,还是青岛旅游(www.quqingdao.com)设施的配置,乃至建筑材料的选择,我们都采用绿色、环保型的材料。其中,护岸采用的“泥筑驳坎”,就显示出了保护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细致“关照”,仅为这一道原生态的驳坎,二期工程打下的树桩连起来就有3000余米,一二期护岸达到了40余公里。在对河道水质的养护中,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最小干预”的原则,对一二期清淤的1561个鱼塘(一期383个,二期1178个)和所有河道,采用先进的绞吸式,通过管道输送、生态区外装船外运等一系列作业模式进行了清淤,清淤数量达到了250万立方米。
5、注重优化 科学修复
保护西溪的原生态就是保护西溪湿地的生命,原生态区域更多时候需要远离人类的频繁活动,在生态保护过程中,我们加强原生态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历史遗存三个保护区,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域实行相对封闭保护按照一级保护区要求,一期工程设置的朝天暮漾、虾龙滩、费家塘三大生态保护区,占一期工程总面积的94%;二期设置的合建港和包家埭生态保护区,占二期总面积的41%,这些区域采取相对封闭原则,除小型摇橹船和科考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为鸟类以及其他生物营造更加静谧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优化植被配置,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采用大量的乡土树种或草本进行植被恢复,仅西溪梅岸一区恢复梅树200多亩,保留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保护工程内就有2802棵;加强原生态治理,采用传统的驳坎方式,进行淤泥护坡、插柳固堤、捻泥清淤,对塘堤及大树根基进行加固保护;设置莲花滩、千斤漾、朝天暮漾三大观鸟区和水禽栖息地,在保护好现有的大块湿地、林地和草地等自然场所的基础上,在农田、养殖场及树林、院落、花园、绿地上设置人工鸟巢等设施,吸引鸟类的栖息,再现群鸟欢飞景观。
不仅如此,整个西溪保护工程还进一步沟通了一二期水系,建设了水生生物自由流通的生态廊道,并结合局部环境的整治和改造,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营造适应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
此外,我们加强水质改善,在实施区域水源污染监测的基础上,从疏浚、截污、配水、生物治理四方面入手,改善西溪湿地水体环境和水体质量,通过疏浚,恢复贯通鱼塘间水文联系,通连外部水系,形成广阔的人工多水塘系统,增强湿地水体的流动性;通过截污纳管、固废收集、改变燃料结构等办法,降低人类活动对湿地水质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实施科学配水方案,实行动态监测,保证西溪湿地保护的生态用水和常年水质;通过生物治理,进一步发挥湿地的滞洪和调蓄功能,结合配置芦苇、茭白等典型湿地植物,恢复湿地的自净功能;实施配水,确保1.65米的最佳景观水位。
四、西溪湿地生态保护所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二期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以及近两年的科学管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水质明显改善
整体说来,西溪湿地水质改善效果明显。除沿山河外,深潭口区域的水质较之去年提升了一个标准,百家溇、水贸市场提升了两个标准,秋雪庵区域比05年提升了两个标准。虽然部分监测点总体水质评价没有提高,但相应指标数值已经明显减小,园区所有地点一改往年夏季混浊度较高的现象,90%以上时间处于清澈状态,深潭口、秋雪庵等重点地段,常年维持了三类水体的标准。
事实证明,由于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西溪湿地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其作为杭城之肾的生态功能已经得到较好的发挥,但通过疏浚、清淤、截污纳管、生物治理等多种措施的实施,湿地水体自身净化功能已经显现,很多单项指标都已经达到了二类、甚至一类水体的标准,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2、空气质量越来越好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杜绝了工业生产和农居生活所产生的废气污染,使西溪湿地的空气更加清新。园区深潭口空气自动监测站2007年3-9月共214天的数据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显示:214天中,园区二氧化硫(SO2)的浓度日均值只有32天处于二级标准,其余均是一级标准;二氧化氮(NO2)的浓度日均值只有5天处于二级标准,其余均是一级标准。2008年初至11月12日,西溪湿地空气优良天数为303天,占总天数的82%,超出了环保部门确定的80%目标。
3、生态修复效果明显 生态系统更加健康
在一期园区内,为进一步改善水质和加固堤岸,我们种植了荷花、菱角、水花生(可控范围内)等各类水生植物,同时通过放养鱼苗,改善水生生态系统,以有效地控制水体藻类,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为传承湿地文脉,展示西溪农耕文化,组织人员采用传统人工捻淤泥方式,进行清淤护岸;为使生态更加优美,营造“秋芦飞雪”之美景,收割、清理、重新种植了芦荻500多亩;为使西溪湿地的生态更加健康,组织人员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葛藤等有害植物进行清除,确保生态安全。
通过这些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方式,西溪湿地的维管束植物由原来记录的221种,增加到现在记录的461种;鱼类及水系动物达到50种;鸟类由原先的89种增加到126种,已占全市鸟类总数50%,而这,只仅仅是个开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吸引湿地水禽达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标准——2万只。2008年定点监测结果显示,个别地点鸟类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30只左右,特别是秋雪庵地段河道以及莲花滩等浅滩地段,也会经常出现群鸟欢飞的景观。特别是二期的湿地植物园区域,通过生态改造,营造了湿地林区、湿地灌丛区、生态系列与生物多样性展示区、珍稀湿地植物展示区和引种繁育区等多样的生境系统,为各类沉水、挺水、浮水和湿生植物提供了更多适宜的生存环境,引入了600多种新的湿地植物,加上原生的400多种植物,整个西溪湿地目前的维管束植物超过1000多种。一期范围内植被生长良好,已经基本看不到人工修复的痕迹。
4、生态监测体系不断完善 措施更加有效
为了更好地进行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我们开展了《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的研究工作,由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牵头,联合浙江大学、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共同参与研究。项目已经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监测、宣传教育以及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和帮助,并为国家制定湿地公园评价标准提供了参考系数。
此外,省市有关部门协助建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大气自动监测站已经纳入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由浙江省环保局和杭州市环保局提供帮助和指导,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给予技术支持;自动气象站由杭州市气象局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为加大野生动物监测力度,西溪湿地已申请并被批复为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并纳入国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
五、西溪湿地经营管理情况
受杭州市委托,西湖区设立管委会,负责管辖建成后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由区委书记兼任,第一副主任由区长兼任,区委常委为副主任;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行使管委会职权,代表管委会全面开展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同时,区政府成立杭州西溪湿地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受托负责整个园区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目前,杭州市正在加紧制订《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
考虑到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的需要,考虑到公园便民利民的需求,按杭州市物价局审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门票80/人元(成人票),电动船(公交船、绕大航线一周)船票60元/人,摇橹船(6人座)100元/小时,电瓶车5元/次,IC卡通用,划出福堤、紫金港沿线等区域为常年免费开放区,随时为杭州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实践证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价格体系以及以民为本思想得到中外游客特别是本市游客的大力拥护。
为丰富西溪文化内涵,2008年,杭州市面向全球,开展了西溪第一次“三堤十景”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详见“相关链接之二:三堤十景演绎绝美西溪”。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来,“杭州绿肾”的效应得到更好的发挥,显著优化了杭州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居住环境和学习环境,初步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考察的领导和业内人士络绎不绝,从开园至2009年3月份,先后接待江泽民、李鹏、乔石、吴邦国、尉健行、李岚清、吴仪、曾培炎等三级以上警备的中央领导50人次,国家有关部委领导305人次,省内外政府考察团、境外考察团98000人次。2006年7月,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考察西溪湿地后指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这项宏大工程,已经为全球其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
开园以来,西溪湿地获得的奖励和荣誉主要有:六个“国字号”招牌已经落户西溪,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湿地博物馆所在地(国家林业局批文认可)、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科技部联合颁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协特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中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求是小康杂志评选)。其他还有,浙江省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环境教育基地,杭州湿地植物园,首届世界休闲创新奖,杭州市首届最佳人居环境奖等。
六、2009年西溪亮点
借助《非诚勿扰》的强大市场,西溪湿地从2月14日开始到3月12日,着力打造了充满浪漫和温馨色彩的“西溪三堤十景之曲水寻梅——西溪第四届探梅节”,利用“非诚勿扰”的爱情元素,以“赏湿地梅景、观非诚勿扰、谱西溪恋曲”为主线,多角度开发西溪的探梅游线和梅“点”,让更多的游客来西溪探梅、赏梅、品梅。
在此基础上,西溪湿地推出了“非常勿扰体验游、非常勿扰寻访游”等两条青岛旅游(www.quqingdao.com)产品。
2009年,除结合时令办好每年一度的“龙舟节(端午节前后)、火柿节(9月下旬—10月上旬)、听芦节(11月—12月)”等传统节庆活动外,今年10月下旬,计划投入巨资,与国家林业局联合,举办涵盖“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开幕式暨中国杭州西溪第三届湿地论坛、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暨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授牌仪式、梦回西溪人鸟和谐观鸟摄鸟大赛、文艺演出暨湿地网络作品创作大赛颁奖”等内容的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集合全国相关媒体和湿地界智慧,将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打造成一届“奥运起源”一样的湿地胜会,为全国其他省市举办中国湿地文化节开个好头。
相关链接之一:非诚勿扰之与西溪与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
“外面的人一提到杭州,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湖,却不知道,就在杭州市区距离西湖只有5公里之遥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一片罕见的次生态湿地,她是第一个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名叫西溪湿地……”,《非诚勿扰》中“地产销售女”在游船上对葛优说的这一段讲解词词,西溪湿地的独特性、稀有性、示范性被一一道出,甚至在还拉出一段宋朝赵构皇帝的一段轶事,通过葛优之口,“西溪且留下”一句从此名声大震。
与《非诚勿扰》的合作,实属偶然。冯小刚将杭州选为《非诚勿扰》影片拍摄地之一后,本来想将情节安排为让葛优去西湖边买房,但一直感觉有些缺乏新意,后经杭州市委宣传部的推荐并亲自游历后,冯小刚认为他眼中中国最美丽的地方除了西溪之外,还有大连,并觉得西溪美景很符合影片情调,所以也就有西溪在一夜之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探寻、了解。
目前,每天慕《非诚勿扰》拍摄点之名的游客络绎不绝,影片中出现的景点,葛优坐过的电瓶船以及舒淇、方中信坐过的摇橹船等,都成了游客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策划推出了“非诚勿扰”寻访游、体验游,《非诚勿扰》寻访游是指在原有线路基础上增加电影元素,在游客经过影片拍摄场景时,附加与影片相关的讲解,并带领游客游览片中出现的几处景点。《非诚勿扰》体验游,是指乘坐电影中出现过的93号摇橹船和1号电瓶船,游览拍摄场景中出现过的部分景点,可以通过场景重现,把摇橹船和电瓶船布置的和影片中一模一样,比如在船上可以边喝茶边看景,还可以用蓝印花布和红色灯笼等装饰完整再现剧中场景,同时还有专业导游讲解,使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非诚勿扰》剧中男主角与女主角当时的感受。
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支柱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东北侧,专门规划并建设了西溪创意产业园。西溪创意产业园共有59幢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东西两大功能区块”:西区为艺术村落区,主要由各类创意工作室、艺术创作和展示、艺术经营机构和配套商业组成;东区为创意产业区,主要由创意产业企业总部、大型创意产业机构和研发中心等组成。力争在三年内建成一个集艺术创作、艺术交易及文化、休闲、青岛旅游(www.quqingdao.com)为一体的ART-Mall,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集聚地,成为杭州市创意产业的又一张金名片,成为国家级的艺术产业示范园。
2008年,西溪创意产业园被评为“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同年9月,市委王国平书记在西溪湿地调研时指示,要求西溪创意园引进“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大师名家,以传承西溪文脉,为我市发展文创产业做出贡献。目前,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签约入驻名人有潘公凯、余华、刘恒、赖声川等10位,文创企业5家;尚有意向入驻名人10余位,文创企业多家。
相关链接之二:三堤十景演绎绝美西溪
三堤
福堤、绿堤、寿堤作为西溪的“三堤”,谐音“福禄寿”,传承并创新了中华传统的美韵,又赋予了景区对八方游客的美好祝福。
1、福堤
“福堤”全长2300米,宽7米,自南向北贯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间以六座“福”字桥,即:元福桥、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福堤象征杭州是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两侧有御临古镇、高庄、交芦田庄、交芦庵、曲水庵、洪钟别业、河渚街、蒋村集市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众多景点。
2、绿堤
“绿堤”东西全长1600米,宽7米,两侧植被丰茂,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绿堤寓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打造生态城市相呼应。绿堤犹如一串五彩的珍珠,自西向东串起了湿地生态植物园、湿地植物展示区、湿地生态保护区,是西溪的生态堤和科研科普长廊。绿堤也有绿意盎然,绿茵葱茏之意。
3、寿堤
“寿堤”与五常港并行,南北全长约5470米,宽4.5米,是西溪湿地中最长的一条堤。寿堤的取意也与杭州市打造健康城市的目标相吻合。寿堤两岸水网纵横,古树森森,朴野幽趣,景观天成。沿线有龙舌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余韵、幔港寻幽、桥亭思母、火柿映波、村埭田园等西溪美景。
十景
1、秋芦飞雪
西溪有“三雪”,桃为绛雪,芦为秋雪,梅为香雪。金秋时节,登秋雪庵弹指楼,观秋芦遍野,赏芦花胜雪,乃西溪一绝。
景点位于秋雪庵,初名大圣庵,始建于宋。陈继儒取唐人“秋雪濛钓船”诗意,题名“秋雪”。自宋而元、明,屡有兴废。清南浔商贾周庆云重建大殿三楹及弹指楼,复以旧制,并增三楹置为“两浙词人祠堂”,奉祀唐张志和以下词人1044人。
秋雪庵已于2005年4月30日重建开放,参照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有山门、圆修堂、报本堂、正殿、弹指楼和历代两浙词人祠堂,还在庵后重建了莲花幢。庵内有启功、沈鹏等著名书法家题的匾额和楹联;并恢复了著名的秋雪八景。
是西溪景区内唯一需舟楫才能到达的景点,也是西溪湿地的精华景点之一。
2、渔庄烟雨
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烟水渔庄的“烟水”,有三烟之妙:柳烟、云烟、炊烟,人与烟水共处,犹如身临仙境。景点内多为二层的水乡民居式的木结构建筑,一组临水而居、错落有致的开放型木建筑更是渔庄传神之处,有一组建筑是原有老屋,外墙木板上遗有毛主席语录;老屋内有酒坊,以船代桌,别有风味。西溪人家是农家生活展示馆,有普通农家的吃住、劳作的场景;也有婚俗展示,水上出嫁迎娶;还有养蚕、刺绣。
地处西溪腹地,体现西溪“一曲溪流一曲烟”意境,以及西溪的民风民俗,如水上婚礼、捕鱼、养蚕、酿酒等,一派喜乐祥和景象。
3、火柿映波
西溪秋色最为称奇,尤是夕阳西下之时,彩霞满天,红柿满树,真是天上、水中、地下,天光云影,染霜林醉,令人流连忘返。
秋天,柿子红的时节,早在乾隆下江南时就有“柿千年”之说的蒋村,又呈现出柿子缀满枝头的盛景。而对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来说,说到柿子兴致更足了——“柿林秋色”已成为一景,西溪湿地的柿子越结越红。柿子是西溪特产,每到秋天,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倒映在河中。品种以火柿、扁花柿、高脚方柿为主,统称古荡柿子。
柿树栽培历史悠久,多为农户房前屋后,或周围堤塘边零星种植。秋季红满枝头小鸟,别有情趣。柿子红时,是秋日的西溪最靓的风景,堤塘周边,都种植不少柿子树。红艳如火的火柿,红里透黄的盆柿,还有那高脚方柿,让人目不暇接。目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境内有柿子树1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就有1000余株。而每年举办的火柿节,更是“火”了秋日的西溪。
4、莲滩鹭影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并恢复了生态环境,仅从鸟类而言,已从原来的89种,增加到了现在的126种。西溪已成了鸟类和各种湿地生物的天堂。
莲花滩生态保护区位于西溪腹地,是西溪主要的观鸟区,鹭鸟飞翔天际,鸣禽婉转丛林,自然野趣,生机勃勃。
5、龙舟胜会
“龙舟胜会”是西溪湿地的一项有历史传统和富有乡土特色的文化项目,每年端午节在蒋村乡深潭口有“龙舟胜会”,四乡八邻都划着龙舟前来表演,热闹非凡。
相传蒋村民间龙舟始于唐朝,盛于南宋,兴于明朝中叶,清代乾隆皇帝游巡江南至西溪河渚深潭口时,观龙舟竞渡高兴之余,欣口头御封河渚镇“龙舟胜会”,蒋村龙舟遂得盛名,有诗曰“清波竞舟庆丰年,河渚破浪祈社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八社四镇的村民都会从四面八方集聚而来,这一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一直保存至今。蒋村龙舟胜会重在参与、表演,不比速度,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有半天装、满天装、赤膊龙舟、泼水龙舟等种类。2008年,五常龙舟胜会作为民俗类端午节组成部分,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无疑是西溪“文化湿地”品牌中极为重要的一张“金名片”。
6、河渚听曲
复建的河渚街,使西溪地区这一商贸中心得以延续,也使这一商业人文景观得到保护和承传,并继续为西溪湿地发挥其独特的商业、休闲功用,具有鲜明的河渚地方特色。河中有小洲,洲上有街市、有园林、有庙庵,沿河道塘边地形曲折而行。并有多座石梁桥相连通,有 “深、幽、雅、灵、息”的主题意境,形成悠闲、古朴、典雅、精萃的西溪文化。以西溪特色产品为河渚街主要商铺有豆腐坊、酒坊、糕团店、纸扇纸伞店、茶店、竹编、蓝印花布店等诸多小店。在茶店中可品龙井茶、法华茶、咸茶;在商店可购买西溪小花篮、蓝印花布等。并有蒋相公祠,祠内有古戏台;而祠堂后面有三深深礼堂和陈万元古宅。
而蒋村街陈万元古宅是中国越剧首演地。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元宵节,越剧北派艺人马潮水在蒋村街陈万元家搭起3张八仙桌,上台演出了《珍珠塔》,稚嫩的舞台越剧就这样呱呱坠地了。目前,有“西溪越剧团”在蒋相公祠古戏台演出,游客可在这里听到优美悠扬的越剧。
7、洪园余韵
洪氏家族是宋、明、清时期著名的“钱塘望族”,耕读传家,名德相承。明尚书洪钟晚年归隐西溪,建洪园,筑楼阁,槿篱茅舍,小桥横溪,为吟咏藏书之所。洪氏家族在西溪繁衍生息数百年,涌现出了洪楩、洪昇等一批历史名人。
复建的洪园,尽现园内峰石崩云,花木扶疏胜景。又建戏台剧院,游览之时,闻曲韵声声,不绝于耳。
8、高庄宸迹
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是清代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
高士奇,杭州人。其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时,曾临幸西溪山庄,并赐“竹窗”二字和诗一首。
复建的高庄,有高宅、竹窗、捻花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景观,曲池廊榭,蔚为端华,云水环宇,奥域清朗,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最具清代风格的文化景点。
9、蒹葭泛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夜泛舟,风芦摇曳,蒹葭弥望,光影中天,斯情斯景,宜月宜人。
景点位于西溪五常港东御田里。明人施万于月夜泛舟西溪,有诗写道:“白露带蒹葭,月光翻在水。恍若御天风,高歌云汉里。”
10、曲水寻梅
西溪,与孤山、灵峰和超山并称杭州四大赏梅胜地。在西溪蒋村港,夹岸梅花成林,浑然朴野,荡舟溪上欣赏暗香浮动,这是西溪赏梅的最大特色,体现“过客探幽休问迳,雪香深处是西溪”的美妙意境。
景点位于西溪梅墅,地处西溪湿地公园的东南片,毗邻“秋雪庵”景点,与附近的梅竹山庄、西溪草堂、西溪水阁等,共同构成西溪梅竹休闲区。西溪梅树是杭城赏梅胜地里唯一可以舟揖的,“孤山狼籍时,此地香未巳。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点出了其中的奇妙之处,也赋予西溪的梅以更高的观赏价值。西溪梅墅、梅竹山庄、西溪草堂这些与梅有关的景致也个个云木荫翳,灵风肃然。旧有“香雪十八里”美誉的西溪,如今,梅花足以盛之昔日。西溪湿地一期、二期综合保护工程新植近两万株梅树点了梅花的群芳谱,不负当年的盛名,也是今日“曲水寻梅”的佳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