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板有先机无后劲 地位渐失
最为中国地板原材料最早的集散地,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地板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为何形成不了政府眼中的“地板经济”?为何迟迟得不到政府的青睐与支持?
据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建材第一网记者,珠三角的地板企业大多数仍然是小型作坊,以来料加工为主,产品技术含量过低,规模过小致使竞争力不强。如东莞板材市场,如今俨然已是世界加工厂,缺失自有品牌。同样深圳的地板企业也是小型工厂过多,地板企业领导目光短浅只瞄准深圳市场,没有勇气走向全国。
广东地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先行一步,靠的就是地域经济——香港、澳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讲白话、客家话、潮州话的亲戚朋友同乡,利用与广东千丝万缕的地脉、人脉关系,率先在“珠三角”投资办厂,既成就了他们自己,也成就了广东地板产业。
然而这种仅仅靠投点资,办个厂,远没有形成商业网络的生存模式已经落后,做品牌,出规模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长久之策。
地板行业常青树 将花落谁家?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珠三角地板企业风光了十年,如今长三角地板风华正茂。长三角地板企业想做常青树,估计珠三角地板不一定答应。
长三角地板的后续发展更让人充满信心。确实,如今的珠三角地板企业稍显落后,但很多地板企业已经觉醒,如深圳的鸿基,嘉森、柯菲已经走出家门开始了全国市场的拓展,柯菲地板总经理黄仲明透露2011年会有最给力的一次突破,不少深圳本土企业也开始几条腿走路、多条腿推广,或许珠三角的地板企业希望用接下来的十年来拿回“常青树”这个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