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欧盟出台的《原产国标签法》如果实施,对相关企业的影响也将十分巨大。以家具行业为例,中国是家具制造大国,出口欧盟的家具数量占到出口家具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欧盟提高进口家具门槛后,初步估计将有三成左右中国家具企业难以进入欧盟市场。
尹琦对记者表示,这两部法案都对进口产品的产地、原材料原产地、环保性能作出了严格要求。这不仅会增加家具企业的成本,同时,国内一些企业需要从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进口原木和木材产品,而这些供应国中不少国家都存在非法采伐问题,因此,欧洲的原木“身份证”要求可能会使一些家具企业错失订单。“各国的管理法规不同,很难证明木材来源是否合法,而一些进口木材原产地来源更是无从核查,这对中国木制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木制品出口企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可能会迫使他们退出欧洲市场。”尹琦说,“不过,一些大规模的家具出口企业很早就与欧美家具进口商有交易,在原材料来源的证明细节上一直都严格遵守规定,因此,它们所受影响不会很大。”
“精耕细作”方能突出重围
面对国际市场上日益提高的行业标准,中国制造业难道真的只能坐以待毙吗?业内人士认为,“突围”的关键还是要靠增加产品附加值。“从原木出口到胶合板、人造板出口,再到现在以家具出口为主,中国木材和木制品出口的产品附加值正在不断增加。
当前,中国木材和木制品出口的主要特点是木质人造板和木制家具的出口占比很大。而未来,中国木制品出口企业应该向‘精耕细作’发展。”锦秀木业董事长蔡慧星认为,国内的木制品相关企业要做的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研发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和破坏;建立较稳定的进口资源基地和渠道,增强抵御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的能力;建立较规范的进口秩序,避免自相残杀而导致的无序竞争,削弱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破坏其在国际市场的形象等等,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打开高端市场的缺口,从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