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热潮引发了业界关于视觉冲击力的思考,针对电视“看”的属性,高画质显然也尤为重要,中外主流彩电品牌在下半年纷纷发布 4K超高清电视,力图抢占市场话语权。彩电在经历了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HD高清电视到FUD全高清电视后或将迎来4K超高清时代,但现阶段这类产品大范围推广的市场条件还不成熟。首先是价格,目前市面上的4K超高清电视均价为普通电视的2倍以上,最高甚至达到5倍,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其次是4K片源,这涉及到上游广电系统,短时期内很难理顺关系。因此,4K超高清目前主要在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其普及推广还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培育。
智能应用成竞争关键
继手机智能化普及以后,平板电视在2012年智能化进程明显加快。今年2月以来国内主要彩电制造企业先后发布超过30个系列的智能电视新品,并不断升级更新。国外品牌虽然在智能电视领域投入力度要比国产品牌小,但是像三星等个别国外品牌在SmartTV上的开拓也从未停滞,而且发展非常迅速。另外,智能电视产品也正从3个方面不断完善成熟:一是系统平台的开发,如海信针对智能电视深入定制的系统——海安,改变了智能电视平台碎片化的现状,为开发者营造了更好的开发环境;二是人机交互的简易化,如TCL云教育智能电视,通过特质书本的内容点读,简单完成点读教育及点播观看影片、电视剧的步骤,而长虹的语音智能电视,通过语音识别完成任务指令的下达,更加直接方便;三是智能内容的丰富,创维云健康智能电视,能够为消费者设计全面的健康计划,使智能电视更加贴近生活。
智能电视经过1年多的发展,虽然已经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相对手机来讲,在智能化水准上仍有差距。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智能电视在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从智能手机移植的应用出现了画面不清晰、卡屏、画面定格等问题;此外,消费者在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程序时,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产品,APP应用丰富性不够等等。对此,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未来智能电视的发展应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没有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应用,智能电视将是个空壳。
软硬实力正同步提升
电视智能化是电视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智能化浪潮席卷下如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已成为各彩电制造企业,甚至是上游产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传统电视时代,产业竞争是以硬件终端为载体的,传统彩电制造企业在产业链整合上具有绝对优势。但如今传统电视正向智能化转型,硬件不再具备整合全产业链的能力,行业竞争更多在于“软实力”的比拼。在PC端、手机端的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像联想这样的IT巨头、优朋普乐这些视频内容供应商都跨界而来,他们有如此动作,正是因为看到了智能电视时代所带来的契机,他们依仗自身拥有智能技术的优势,想在智能电视时代分一杯羹。
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消费者对电视的软件内容、个性化应用的追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趋势,再单纯地追求屏幕显示等硬件方面的提升显然会被时代所淘汰,音画质和智能化要均衡发展。对传统彩电制造企业相对而言,虽然在产品制造和渠道模式两方面都已领先,但要谋求在智能时代的长久发展,还必须走一条软硬兼顾的道路,只有在硬实力不断加强的基础上同时提升软实力,才能使电视在音画质不断升级的同时,保持在智能应用市场领先,并最终在智能电视时代保持市场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