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乐观者认为,自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新房销售和二手房销售都开始回暖。其中现房销售和二手房销售预计6-12 个月即形成家电购买需求。再加上新房竣工早已经复苏。因此,受2013 年房地产影响的1/3 的家电市场,需求向好。
重构新格局:强者恒强
2012年的家电业虽处寒冬,但竞争可谓热闹非凡。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和国美电器搅动的“电商促销大战”,以及格力和美的的专利权之争,这些新闻的背后,实质是家电业升级转型和新格局重构。
谈及厂商关系,望靖东说,苏宁、国美卖场的崛起,以及他们自己之间的竞争,对传统的家电营销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他们在二、三线城市的扁平化布局,改变了家电业零售业态。许多厂家抱怨被家电卖场剥削压榨,但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家电卖场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合理合法。“从制造商的角度,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产品,能不能吸引消费者、能不能带来好的感受,这才是我们能否受到尊重关键。”
望俊东认为,格力电器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管理和营销等三个方面,这些构成了格力的品牌影响力。“对上游有信用期,对下游有提前预付款,给我们产生的资金效益,类似一个小银行。2011年的财务收益,占到了利润的10%。”正因如此,他们在此前的淡季的一两个月,先款后货收了200多亿。
民生证券分析师刘静认为,对当前我国家电企业而言,规模化的成本优势、技术领先带来的议价能力和全球化的销售体系,是营业利润率得以提升的三点重要保障。而较好的行业规模和竞争格局将使企业对上下游把控能力继续增强,龙头企业尤其将享受到来自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利润再分配。
渤海证券的观点认为,此前,龙头企业借助家电下乡在三、四级市场布局,政策退出后部分中小企业失去赖以生存的温房,中小企业的倒下有利于行业龙头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强者恒强。
“家电寒冬”背景下的此轮洗牌更为残酷。不过,一家大型家电制造企业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无一例外依据自己的利益来考量:竞争对自己更有利,还是合作对自己更有利?“前几年价格战,大家都很惨,那就不如合作,我们都涨价。这就有个平衡点的问题。”“如果这个行业最后只剩下两到三家大企业,大家很可能选择合作,因为彼此都干不掉对手。如果对手数量很大,那么大家就会选择竞争,虽然残酷,但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