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模板QQ:938519908  |  二维码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不缺订单缺资金 潮州“瓷都”地位岌岌可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4  浏览次数:490

卫浴企业三成停工或半停工

据张锦华估计,在潮州800多家卫浴企业中,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的企业大概占1/3。有的卫浴企业是因为订单太少,有的是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苏汉湘的金山陶瓷企业也不例外,在工资被拖了十几天后,工人已不愿干活了。

在金山陶瓷空空荡荡的厂房里面,仅有一对夫妻在注浆,丈夫姓林,妻子姓夏。林先生说:“古巷镇能按时发工资的企业已经很少了。”

据林先生夫妇回忆,在2007年工厂最红火的时候,一对注浆夫妻每月能挣8000元~10000元。如今,工资看似提高了,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均每月只能挣6000多元,还经常被拖欠。

欧陆陶瓷的老板陈放青无奈地表示,由于人手稀缺,工人的谈判能力越来越强,现在招一名工人跟招“一两黄金”似的。

潮汕陶瓷企业长不大?

“潮州商人的‘独力’很强,‘合力’不够大。”张锦华说。这样的判断实在出人意料。众人皆知,潮州商人最爱“抱团”,潮州会馆遍布全球。

但是,在陶瓷行业,老板们对同行的提防之心却非常明显。“这些老板之间很少互相来往,各做各的生意,更别提企业并购了。”当地一名原料供货商说。

张锦华表示,河南长葛的卫浴产量与潮州差不多,但长葛仅有80家企业,而潮州有800多家企业,即河南企业的平均规模是潮州企业的10倍,而规模优势可以拉低成本,更适应机械化的大生产。“长葛一家大企业有50多个股东,而潮州的企业一般不超过5个股东,当地同一家族经营多家工厂、搞同业竞争的现象非常多见。”他说。

嘉尔陶瓷的负责人苏章波表示,银行曾要求多家小企业联合贷款,以降低自身风险,但这些企业互相信不过,最终导致贷不出资金来。至于发债、上市,离这些企业还很遥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新闻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达意堂杯”全国书画大赛作品展于上沙“达意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开展 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 “达意堂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征稿启事
热水器领跑家电市场 健康洗浴持续升级 中国硅藻泥协会发布抽检报告 多数产品甲醛净化性能过关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199526299有事请留言199526299有事请留言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