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厂商发力智能电视顺应大屏化趋势
互联网对电视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如今电视已经不再是家庭的核心。人们依旧收看同样的节目,但更多会通过手机、电脑以及Pad进行。因此,日前不少彩电厂商提出“拯救智能电视”的口号,希望2013年能将消费者重新拉回电视前。
其实自2011年起,各大彩电品牌纷纷推出智能电视,并且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展开了应用开发大战,不断扩张功能资源——语音控制、多屏互动、体感游戏、视频通话等,令消费者应接不暇。
“现在长虹电视机的研发团队中,有几百人在搞硬件研发,却有2000多人在搞软件研发。”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子欢这样形容智能电视的迅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让电视成为互联网的新领地,智能电视也成为电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基础软件技术平台开发中心总监纪萍认为。
近期,康佳也在北京发布了其搭载Android 4.2操作系统的六核同步智能云电视。康佳欲凭借先进的“核”实力、以六核芯片强大运算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兼容性支撑Android4.2系统所带来的优异性能,康佳旨在打响2013年彩电云市场的头响炮。
另外,从电视市场的销售情况,以及2013年CES大屏幕电视销售的火爆程度来看,“大屏”已经成为未来消费者的选购重点。可以说,“大屏幕”智能电视将是未来电视市场上最流行的关键词。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大尺寸产品就开始受到各大厂商追捧,其中夏普、索尼、LG都在积极推动6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的发展,夏普年中同时发布了60英寸、70英寸和80英寸液晶电视,索尼、LG等厂商也在LGDisplay的作用下推出了84寸4K分辨率的液晶电视。
苏宁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元旦期间,50英寸以上大尺寸智能电视占据了近50%的销售份额。由此,苏宁预测,在2013年,大屏幕、智能化的高端产品在这一轮高峰中将得到更多的青睐。
智能电视需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与硬件性能
在网络、人机交互、新型显示、云计算、芯片等新技术刺激下,彩电业在2012年进入泛IT化的黄金期,特别是硬件的升级和新型操作系统的应用成了彩电智能化的加速器。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政策限制较多、用户黏着度低、统一标准缺乏、应用资源短缺、操控不便利、运营平台不统一、商业模式不清晰,这七大因素仍然制约着3D与智能电视行业的发展,亟需改善。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推动会智能终端技术主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表示,智能终端虽然在普遍使用,但目前却鲜有关于智能终端产品的标准发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
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用户反映,操作过于复杂。还有消费者认为诸多智能应用虽然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但实际应用的频率并不高,最后高附加值产品成摆设。
智能电视操控体验还不够强是用户提到最多的瓶颈。对于智能电视而言,传统遥控器完全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手势、语音操控自然成为各大厂家的最新卖点。但目前很多产品的交互功能都处于初级试验阶段“流畅度有问题。”一些智能电视上的语音操控功能,在现阶段面临着明显的不足,比如用语音进行搜索,需要后台有这个关键词的标签,在某些应用中还无法做到全网搜索。
未来厂商需要在操控体验上下功夫,“简单好用”才是硬道理,要“极限地突出用户的体验感”。
在操作系统上配置高版本的安卓系统,因为安卓4.0已经变得非常普及,高版本的安卓系统对电视机大屏幕应有有着更好的优化,运行APP时的效率、速度更高,界面也会更加便于用户操作,也有利于发挥出硬件的全部性能。
在硬件上配备性能强大而且量身定制的硬件平台,未来电视将进入“核”芯时代,更快、更好的多“核”配备将是未来电视最为重要的筹码之一,可以运行越来越复杂的大型APP甚至3D游戏,带来更为流畅的操控体验。
最后,在语音操控和手势操控上不断改进。可以预见未来的智能电视平台上,语音操控将成为最主流最受欢迎也是最实用的操控技术,并且朝着更加智能、更多语言识别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