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位光伏企业人坦言,目前中方谈判组坚守的价格是66家企业分别上报的方案,即组件价格底线多在0.5-0.57欧元/瓦之间,“这些方案都是在6月10日前提交上去的”。
“价格底线目前没有更改,中方没有提出让步。”上述江苏光伏企业高管透露,如果中方让步,谈判组将与光伏企业磋商,但目前企业没有收到谈判组的价格让步信息,而企业提出的该价格也是产品到达欧盟后的清关价格。
目前欧盟成员国内自产的光伏组件价格在0.6-0.7欧元/瓦区间,中国光伏企业目前提出的普遍为0.5-0.54欧元/瓦的价格底线,则是中国企业在欧盟成员国内的售价。
价格之外,双方在出口规模层面也进行了磋商。据透露,中方提出每年向欧盟出口光伏组件总量不超过10GW,10GW以内不征税或者少征,超10GW部分按相关规定征收。
中盛光电集团董事长王兴华告诉记者,如若最终价格承诺谈判成功,则从欧盟获得的进口量配额,各个企业将以律师费出资的比例去分配该配额。
海外设厂进退
不过,对于价格承诺谈判结果,多个企业均持悲观态度。
“我们和欧洲经销商方面沟通的信息是,欧盟方面根本不想跟你谈,只是迫于中方给的压力太大。”上述光伏企业人士分析,欧盟或是想将谈判拖过8月6日,而在终裁之前再将反倾销税率调低。
在其看来,8月6日之后企业将被征收47.6%的惩罚性关税,该价格已无法与当地企业相竞争。“终裁之前,将税率调到30%,从47.6%到30%会有个心理安慰”,但价格仅是与欧盟厂家等同或是略高,已无竞争力。
欧盟对华光伏双反之下,国内光伏产品开始出现被欧洲供应商大规模退货状态贸易商仍担心8月6日欧盟会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以浙江为例,去年7月至今,一年内浙江省7家光伏生产企业共遭受退货10批次,金额超过330万美元。
在欧盟提出双反大棒落下、对价格承诺谈判前景持负面评价的背景下,昱辉阳光、中电光伏、英利、天合等国内光伏企业已经或即将赴海外设厂,而昱辉阳光已在海外设有超过40家代工厂。
作为国内光伏单晶硅片龙头厂,7月份卡姆丹克宣布,投资4亿元人民币、规划年产能1GW的马来西亚新厂最快今年底前完工,随之而来的是上海基地产能的消减,未来该公司将以马来西亚新厂为生产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