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天天都在外面,主要工作就是讨债。”陈俊说,问题发生后,雷星光电自身也曾收款自救施。但部分客户倒闭导致货款无法收回,而部分客户则一直拖欠货款,因此收效不大。“雷星就是被慢慢拖死的。”
据一位熟悉雷星光电的人士介绍,雷星光电成立于2010年,总投资约300多万元,主要是LED产品封装,去年开始生产发光二极管。雷星规模很小每个月的销售也只有100多万元,100万元的欠款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资金链断裂并不是雷星光电倒闭的全部原因。陈俊称,雷星光电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亏损,今年的生意也很惨淡,只有四五月份才赚了一点钱,但六月份之后又开始亏损。最近的一年时间里,该公司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加上货款无法收回,“很多和雷星同时起步的LED企业,现在都做的好好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雷星自身。”他称,雷星光电主打中高端产品,而这需要相当资金和技术支持,形成品牌影响力。而雷星光电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始终未能形成品牌,产品打不开市场销路。
另一方面,雷星光电的经营策略也值得商榷。陈俊说,雷星光电的许多客户是LED同行,一些企业订单做不过来,就让雷星光电代工,一旦下游客户拖欠货款,其资金链就会断裂。此外,自成立以来,雷星光电自身市场开拓力度就有限,而主要依赖三位股东的资源,客户资源有限,成为雷星光电最大的问题之一。
欧盟LED新标9月生效欲拒中山企业于“千里之外”
欧盟近日发布《LED照明产品最新能效规定》,要求自今年9月1日起,所有出口到欧洲的LED照明产品须符合新的能效标准要求,并在未来三年分三个阶段逐步提高LED照明产品的能效标准。此消息在业界传开后,很多中山LED照明产品出口企业叫苦。业内人士称要达到能效新标准,企业的生产成本需提高20%-30%,这将给企业经营和出口带来压力。
未来能效要求为我国标准2.2倍
中山市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山市经检验出口的电光源及灯具货物货值5.7亿美元。其中欧盟和美国仍是中山灯具最大的两个海外市场,合计占出口总额的42.9%。根据近日欧盟发布的《LED照明产品最新能效规定》,新能效标准EU1194/2012指令是针对所有LED灯泡和定向光源,具体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2013年9月1日、2014年9月1日和2016年9月1日。在三个阶段逐步提高LED能效标准,其中在2014年第二阶段时,能效指数规定为0.2,是我国目前实施标准的2.2倍。除此之外,国家质检总局官网文章显示,新标准实施后,如欲达标单个产品的认证和抽查费用就须增加1万元人民币左右。
“中山的LED企业大部分达不到欧盟新能效要求。”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秘书长涂巧玲称,中山的LED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还有不少从事贴牌加工,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新标准或致企业成本增两成以上
南都记者昨日采访宇迪灯饰、大丰照明等多个中山LED企业负责人了解到,业内人士大部分还未听说过欧盟发布的能效新标准,仅有恒源流的负责人周新表示从网上得知了此信息。在古镇经营一家LED灯饰企业的彭江波告诉记者,他暂时未接到新能效标准的具体条文,但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新的能效标准出来,肯定对企业有影响。不过,彭江波认为,这是良性的影响,因为高能效的标准意味着对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对全体消费者都是有益无害。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市场导向作用。彭江波称,这将推动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生产出符合欧洲市场标准的产品。
周新则表示,新的标准对LED照明产品的产品质量做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稍具规模的企业来说,只要使用更好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提升一些技术就可以达标,影响不会太大。但期间会增加约20%-30%的成本,这部分成本主要集中在材料方面。周新称,这些成本中将有大部分通过价格转嫁到客户身上,大规模的LED企业尚能承受得起其间的资金周转,但中小企业将会比较艰难,尤其在出口方面,中山生产的LED产品将会丧失价格优势,面临更大的困难。
LED企业出口考验重重
中山市新航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英表示,虽然成本增加,但由于核心技术基本都在国外厂商手中,国内LED企业提高产品价格的空间并不大。“本来欧美市场准入门槛就比较高,现在一下子再提升能效标准,会将很多小型LED企业排斥在门外。”
除了技术壁垒,LED出口也受到汇率波动影响。中山海关相关人士表示,尽管7月进出口额达32.7亿美元,创年内月度新高,但下半年将仍受汇率波动而影响出口。中山的LED照明产品也难以幸免。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维持在6.12区间。张英称,汇率波动的影响在1%左右,100万人民币的订单大概可能损失利润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