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钢型材内普遍出现的降低产品品质的低层次价格竞争,令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这种危机如果持续发展将导致整个行业难以为继,也无力参与国际竞争”。在中国塑钢型材行业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国内主要的塑钢型材生产企业海螺、实德、宝硕等企业呼吁,中国塑钢型材行业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应尽快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转移,从盲目的规模扩张向追求效益提升转变。
塑钢市场竞争过度
据了解,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需要新增的住房建筑面积约为35亿平方米,门窗的需求超过10亿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增1.5亿平方米。
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现有住房建筑面积约为90亿平方米,每年有10%左右的家庭选择对现有住房进行装修。这一方面带来的门窗需求约为1.2亿平方米。
以上两项合计,年门窗的需求量在3.7亿平方米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以及政府对建筑节能的要求和塑钢门窗技术的提高,将促使塑钢在未来的门窗市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角色。但来自生产企业、建材市场的调查显示,由于目前产品在规模上缺乏理性的控制,导致大量厂家的盲目扩张,在产品同质化比较明显的形势下,塑钢型材门窗也进入了微利的行列。面对上游原料涨价和下游房地产商挤占利润,虽然一些中小企业产品品质技术以及加工设备都比较完备,但是却面临生存形势严峻的现状。
与会专家指出,影响塑钢门窗发展的恰恰是塑钢门窗自己。近年来,为迅速占领各区域市场,经销商互相倾轧,特别是在房地产商领域的市场,塑料门窗企业的竞争逐步转向以价格竞争为主的低层次竞争,令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塑钢企业面临四大挑战
研讨会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2005-2007年中国塑钢型材行业调查研究咨询报告》,这是首个关于我国塑钢行业发展的研究报告。专家指出,我国塑钢市场目前正面临着竞争过度、分销渠道单一、顾客导向过于大众化和企业运作管理弱等方面的挑战,进行行业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塑钢型材市场的现实状况是严重的供大于求。塑钢型材业的年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而塑钢门窗的年生产能力则超过3亿平方米,产能仍在进行新一轮的扩张。在过度竞争的条件下,降低产品品质的低层次价格战充斥着国内的塑钢型材市场,而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则被众多国内企业忽视。同时,国外企业正在通过定制产品、拓展分销渠道等手段进入更多的国内空白市场。国内的塑钢型材企业可谓是腹背受敌。
此外,国内塑钢企业在分销模式上仍倾向于选择代理分销商,通过建筑工程、门窗组装厂、展会等传统渠道销售产品,只有少数企业通过专卖店、家居建材连锁店等现代渠道销售,渠道的单一直接制约了销量的增长。而国外企业则在现代销售渠道之外,还尝试特许加盟等与目标客户群更接近的销售渠道模式。
同时,大多数国内塑钢企业的产品定位也过于单一,仍然是大众化的,针对所有顾客群。实际上,该市场的顾客群细分很明显,其对价格、产品、购买渠道和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敏感度有很大差异,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正日益增强。另外,如何增强企业的运作管理能力,降低生产、储存和运输等成本,也是国内企业正面对的问题。
技术品牌渠道是新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塑钢型材门窗企业在制造设备使用方面基本一致,导致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倾向明显。专家指出,未来塑钢型材门窗技术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市场差异化战略,为不同的市场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目前,家庭装修的消费者对门窗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正日趋上升,如对色彩、造型的关注度大大提升。调查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表示关注选购门窗与家庭装修色调的有机搭配。
目前缺少塑钢门窗品牌、没有形成塑钢门窗体系以及完整的门窗系统概念的现状,已成为制约塑钢异型材及门窗制品行业发展,进而制约房地产业房屋整体质量提高的瓶颈。对此专家认为,塑钢企业的品牌建设实质是观念的转变,大多数的企业仍停留在做工程的基础上,企业往往是凭借人际关系和价格而获得工程项目。调查显示,塑钢门窗的需求对象正在发生转移,从建筑方向使用方发展。这就需要塑钢型材门窗企业转变观念,开展针对消费者的品牌教育。
塑钢门窗从型材、装配、安装到服务正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流程,这对企业的渠道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专家认为,塑钢行业的渠道变革将主要围绕专业化开展,如何更近距离地接近消费者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成为考验塑钢企业的关键问题。目前,中国塑钢型材和门窗行业已进入了整合阶段,技术、品牌、渠道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新动力。